导读:民国军阀中的第一才子徐树铮文武兼长,精于书法,擅诗词古文,从政后仍手不释卷,对桐城派大师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尤为喜爱,总是随身携带。徐树铮留下来的诗大约200首,词60首。有《建国铨真》、《视昔轩文稿》、《兜香阁诗集》、《碧梦庵词》等著作传世。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5月举行安殡时,正在欧洲考察的徐树铮用电报发回挽联:
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
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此联上句典出《论语·子路》,下句典出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孙中山一生的主要历史功绩。
当时举国偃旗,万民哀悼,称颂中山先生的联很多,致挽联者文豪巨擘不乏其人。但徐树铮的此联被推为众挽联之冠。不少人对此评论:“徐氏之联,用典精辟,含义深刻,可谓之头筹!”由此可见徐树铮之才气超人,文采盖世。
徐树铮,江苏萧县(现安徽省萧县)人,自幼聪颖过人,7岁能诗,13岁中秀才,17岁补廪生,有神童之称。
1901年,徐树铮到济南上书山东巡抚袁世凯,陈述经武之道,未得赏识后,闷闷不乐地回到投宿的客店。正好段祺瑞路过此处。于是走投无路的徐树铮被延揽为用,追随段祺瑞的左右。1905年,段祺瑞又出资送徐树铮去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
五年之后,31岁的徐树铮回国,从此一生效忠段祺瑞,曾自赋诗曰:“购我头颅十万金,真能忌我亦知音。”张学良对其敬佩有加,称其为“上马杀贼,下马露布”之豪士。
辛亥革命爆发后,以段祺瑞为首的四十二名清军前方将领突然发出通电,吁请清帝退位,实行共和政体,这顿时使清廷失去了继续挣扎的勇气。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发表退位诏。而那一篇通电,便是出自徐树铮的手笔。
1912年至1914年,徐树铮先后任中华民国军学司司长、军马司司长、将军府事务厅长等职。1914年5月,徐树铮任中华民国陆军部次长,年仅34岁,为次长中最年轻者。袁世凯称帝时,徐树铮因其劝段祺瑞抵制,遭袁世凯罢免官职,于是赋闲在家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