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古今还是中外,大多人都是被考试决定自己的一生,古代尤为明显。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是读书的料子,因此古代一些不学无术的人为了通过考到名次,走上作弊的道路。然而,你有张良计,我有过桥梯。打算以才学筛选人才的朝廷对于作弊之事尤为痛恨,制定了这些应对考子作弊手段的措施。那么古代科举有哪些作弊方案?防作弊朝廷的应对措施又有哪些?
◆贿买
贿买考官是唐代科举中最大的弊端,由于考生贵族官僚家庭的托请,科举考试几乎是有名无实,“请托大行,取士颇滥”。贵族官僚子弟基本垄断了科举,“每岁策名,无不先定”,“榜出,率皆权豪子弟”,没有后台靠山的寒门子弟,即使是学富五车,才华横溢,都很难考取进士。
针对这种情况,统治者也在想对策。武则天时代曾设立糊名的办法,遮掩考生的名字以减少批卷者认出撰卷人的机会,这一做法在宋代以后成为定例,甚至继续“升级”,开始实行“誊录”,就是让专人用红墨水再誊抄一个副本,给考官批阅,称为“朱卷”,考生的原始考卷则称为“墨卷”。这样一来,阅卷考官便无法知道考卷是谁的,所以以暗号为关节的方法便“应运而生”。

北宋真宗时,朝廷刚刚制定了弥封、誊录等一套防范舞弊的措施后,通关节的事情就发生了。被曝光的是翰林学士杨亿,省试开考前,同乡中打算应科试的一些人来拜访他,希望能接受一些“考前辅导”。杨亿一听,顿时大怒,一边说“丕休哉”,一边往屋里走。“丕休哉”三个字出自《尚书》,是一句骂人的话。有的人听出来话外之音,凡答卷中用了“丕休哉”一语的,都录取了。为了减少这种可能,自宋太宗起订立了锁院的制度。每次考试的考官分正副多人,俱为临时委派,以便互相监察。考官接到任命后,便要同日进入贡院,在考试结束发榜前不得离开
亦不得接见宾客。如果考官要从外地到境监考,在进入本省境后亦不得接见客人。贿买若然被揭发,行贿受贿者都可能被处死而同场的考官亦可能被牵连受罚。[page]◆代考
代考从唐代就有,历朝历代,愈演愈烈。古代最牛的“枪手”当属与李商隐齐名的唐朝诗人温庭筠。温庭筠多次为他人做枪手代拟策赋,据《唐书》记载,唐宣宗大中十二年的那场科考,考官安排他坐在帘前考试,由考官直接监视。考试中,只见温庭筠奋笔疾书,不一会儿就交卷出场了。考官事后才知道,“私占授者已八人”,温庭筠在他的眼皮底下已经顺利帮八个人完成了试卷。“枪替”技艺可谓出神入化,但他也因为替考再次名落孙山。
为了防止代考,需要考生提供详细的体貌特征的履历,进场前考官会根据履历验明考生的身份。但是代考作弊似乎亦没有被完全杜绝。例如民国初年的重要政治人物胡汉民,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代考“枪手”,曾在清末两次代人参加乡试,皆获得中举。
尽管各个朝代都在严打替考,但“枪替”之风并没有减少多少,甚至围绕替考,还出现了中介人。《江西省历代文武科鼎甲考表》写道:“有专以双方作介绍为业者,则曰枪架。”

◆夹带
贿买,不是每一个学子都能做得到的,寒门学子更是想都不敢想,夹带便成了古代考试作弊最常见的手段。夹带因为简单易操作,成为最古老、生命力最强的作弊手段,至今仍长盛不衰。早在唐朝,夹带经文这一作弊方法已经司空见惯。在唐代科场中有专门的称呼“书策”:“挟藏入试,谓之书策”。在唐代科举考场上,还有的考生伪造堂印,传递标准答案,也有的利用文房四宝夹藏抄录有关的文章,真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page]前几年,在西安半坡博物馆和上海嘉定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中国科举文化展”上,几件作弊用的写本夹带、麻布坎肩夹带吸引了参观者的注意。展出的一件麻布坎肩(类似如今的小马甲)有50厘米宽、55厘米长,上面共有62篇八股文,总计四万多字。1997年5月5日,微型《五经全注》在开封被发现,这套只有火柴盒大小但印有30万字的《五经全注》,问世于清朝光绪年间,是当时科举考场作弊的专用书,其内容包括了《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五种儒家经书的全部内容及宋代儒学大师的详尽注释。

前几年,在西安半坡博物馆和上海嘉定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中国科举文化展”上,几件作弊用的写本夹带、麻布坎肩夹带吸引了参观者的注意。展出的一件麻布坎肩(类似如今的小马甲)有50厘米宽、55厘米长,上面共有62篇八股文,总计四万多字。1997年5月5日,微型《五经全注》在开封被发现,这套只有火柴盒大小但印有30万字的《五经全注》,问世于清朝光绪年间,是当时科举考场作弊的专用书,其内容包括了《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五种儒家经书的全部内容及宋代儒学大师的详尽注释。
唐代的科举考试已设有兵卫,以阻止夹带作弊。宋朝起,考试在贡院内进行,贡院内考生之间是以墙壁隔开的,称为号舍。考生不可以喧哗、离场,以防止传话。但是夹带经文这一作弊方法始终是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常见的方法有将经文藏在衣服鞋袜里,或索性密写在衣物、身体上。其他各式随身物品,包括文具、食品。
不过就算是朝廷做出如此防范,作弊的事还是层出不穷,越战越勇。毕竟考子们还是抱着赌徒的心态,不成功便成仁。所以每一场科举都是考官和考子的斗智斗勇。防作弊手段中最高超的就是考子考前在考场统一洗澡,换上制式服装,这样以来,考子就不能在考场上使出作弊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