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365备用台湾,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青海方言有哪些俗语?青海方言中的俚语

来源:讲历史2017-09-27 10:36:48责编:姜和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例1,反映诚实的俗语:

火心要空,人心要实。

例2,反映媳妇可以任人宰割旧恶习俗的俗语:

娶哈的媳妇,买哈的马,由我骑来由我打。

例3,反映农事的俗语:

二月里人哄地,八月里地哄人。

上面这几则是成人俗语,还有儿童专门的俗语呢!我小时候也和许多孩子一样,动不动就使用这些“儿童俗语”。但是,时间长了,许多都记不起了。这里就举几个例子,与朋友们共享:

1,“烟,烟,烟大人,别烟娃娃们”。

这是在野外,或者家里,儿童参与生火时,由于种种原因,烟雾大时,孩子们说的一句“儿童俗语”。因为,烟雾一般上升,孩子个头小,且离火焰远,肯定烟不着。他们天真的让烟大人,别烟孩子们。

2,“个家骂个家,嘴里抬的屎疙瘩”。

这是孩子们对骂,如果一方偶尔说错了一句,“骂”了自己。反驳方及时抓住把柄用这句“儿童俗语”给对方“反唇相讥”。我们小时候所谓的“打架”,一般都是打“嘴仗”,最多也就“抗甲甲”,互相顶肩头。还约定俗成,不能用肘部,胳膊要紧贴身体等等,否则,别人会干涉。跟足球“合理冲撞”规则如出一辙。一旦别人擦破了皮肤,或者流鼻血了,往往动手者首先被吓哭了。

3,“要着吃,大大妈妈没给着吃”。

这是讽刺一些孩子向别人讨要“小吃”的儿童俗语。意思是“你要别人的吃,难道你爹妈没给吃吗?”

4,“一样一只鞋,你们家里没人来”。

讽刺两只鞋穿错的俗语。

5,“一样一只袜子,你们家里来个瞎子”。

讽刺穿错袜子的俗语。那个时候,只能冬天才穿上用羊毛,或用羊毛纺的毛线织成的袜子。这两则俗语也嘲笑“你家”没客人来的尴尬。

6,“谁挡我的阴影,我给他阿妈烙给个干屎饼饼”。

那时候天气很冷,上学的孩子们一下课,就站在朝阳的墙根晒太阳,如果有人挡住阳光,大家异口同声,说出条俗语。你听,比上课朗读课文都整齐。

7,“没羞子,串纽子,阿妈来了两锥子”。

讽刺扣错纽扣的俗语。也讽刺“不知羞耻”的人和事。

8,“麻子麻,井沿上爬,癞毒呱过来两爪爪”。

笑话麻子的俗语。也警示孩子们不能在井边玩耍。

9,“人吃者,狗哏者,狗娃的眼睛里粑粪者”。

那时候,食物匮乏,别人吃点什么,有的孩子跑去看。吃不着,也可以饱饱眼福。吃者被看得不好意思,就用这条俗语“驱赶”围观者。

10,“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要”。

孩子们互相交换东西,成交后,为了防止反悔。在地上画个圈,一人拿一支小棍子折断,然后唾上唾沫,拉小拇指说出这句俗语。如果你反悔,要回东西时,必须本人到原地方,让折断的树枝恢复原状,把唾沫吃回去,才能归还。

11,“塌鼻子没梁梁,吃馍馍挖瓤瓤”。

责骂吃馍馍时抠馍馍中间的不良习惯的俗语。

12,“雨,雨大大家下,蒸哈的馒头车轱辘大”。

根据农事,盼望雨水的俗语。意思是雨水多了,粮食丰收了,馍馍就大了。也就是盼望丰收的俗语。

13,“一双袜子一双鞋,谁人放屁老阿奶”。

大家在一起,或者挤在一个狭小的地方,提醒不要放屁时的俗语。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