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365备用台湾,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唐代经幢镇海眼的传说 唐代经幢镇海眼的由来

来源:讲历史2016-10-21 09:00:54责编:邓结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松江唐陀罗尼经幢是上海现存最古老的地面文物,也是全国唐代经幢中保存较最完整的,幢高9.3米,21级。1988年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正德《松江府志》谓:“…

松江唐陀罗尼经幢是上海现存最古老的地面文物,也是全国唐代经幢中保存较最完整的,幢高9.3米,21级。1988年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正德《松江府志》谓:“相传地有涌泉,云是海眼,唐大中十三年(859年)立此镇之。”幢身八面,东者可见“大唐大中十三年□月建”等字,据顾景炎《文物过眼录》著录,为八月二十八日建。宋人许尚《华亭百咏》之一:“屹立应千载,传因海眼成。蓬莱水三浅,曾不见欹倾。”古代这座经幢立在华亭县衙西南一百五十余步的十字街口中央,说明这地方在1140余年前已是一个人烟稠密的城镇了。该地今为松江中山小学。

建造这座唐陀罗尼经幢传说众多,择其几种述后。

建幢之地有个海眼,常有水溢出地面,用泥石无法堵住,幢旁通浦塘里也溢满了水,祸水漫及周围民居及衙门,如不马上采取措施大水将淹没全城。华亭知县请来县内各界名士前来商议堵海眼之法。超果寺住持提出,造陀罗尼经幢镇之海眼上,诵读其经文方能消灾得福。此提议与会者一致称好,知县速发布告,县内官员及百姓纷纷捐钱捐物建经幢。

传说唐代华亭衙门西北凤凰山桥下,冒出一条黑鱼精,将华亭县官吃了,又变成了县官模样,在县内作恶,闹水灾、吞钱财、掠美女、害人命,做了许多坏事。县官太太发现其夫行踪反常,每天深夜而归,身上有一股鱼腥味。一次丈夫洗澡时听得阵阵水浪声,她从门缝中张望,假县官现出了原形。县官太太立即派人赴江西龙虎山请张天师前来捉妖,张天师在凤凰山桥旁披法衣登坛作法,念动咒语,把从东海边打地洞逃出来的黑鱼精摄入一只瓮内,即用神符封好,将瓮放在黑鱼精钻出来的海眼里,造经幢永镇。此传说广泛流传,至今松江城内还有一条黑鱼弄。

唐陀罗尼经幢建造地,为唐代华亭县衙的刑场。因官府贪赃枉法,官官相护,时有冤杀者,故在刑场上经常哭声振天,晚上各种凄惨叫声连连,住在附近的人骇怕冤死者阴魂不散,就建了座经幢超度他们。在经幢八角石柱上,刻上尊胜陀罗尼经文,这卷经文里说:“诵陀罗尼经可以消灾得福。做恶事的人,死后堕入地狱,其子孙如能为亡魂诵经,亦可免脱其罪。”刻经文在幢上表示永远虔诚,世代日日诵经,松江城内传闻,诵读一遍经文,或日视幢身走一圈,可以去灾得福,因此春节期间携全家绕幢去灾得福成为松江习俗。

经幢属古代佛教石刻建筑,唐初随着佛教的密宗东来传入我国。因用巨石叠砌而成,故又称石塔,顶部一般是八面有棱,故通称为八棱碑。因石幢为刻经而设,又名经幢。松江唐代经幢身分上下两截,上截八角形,高177厘米,直径76厘米,正西南起刻陀罗尼经序,每面10行,第二面第六行起刻经文,是唐罽宾国沙门佛陀波利的译本,最后六行为建幢铭,文中记载:“乐安蒋处士复,吴兴沈处士直轸,其有征发心称□□,减衣食之给,以络敬心,制造石幢一所,上为国王、郡主、邑宰、官僚,立于通衢,以载玄鉴□□。”下截高46厘米,直径76厘米,刻捐助人姓名等。据铭记载发起造幢者为乐安蒋复,为其亡母苏州朱氏、亡故的二弟和多病的幼子超度造福;吴兴沈直轸为其亡父母超度。幢上刻有捐助者150余人,其中女性30余人,捐助除钱财外,有赠裙、被、帐、黄衫子、绢绸、罗水、精珠等;有官职的仅13人。由此可见造经幢者是为自己已故的亲人超度亡魂,免在阴世受苦;也为在世者消灾去病得福。因此建经幢为堵海眼、镇黑鱼精、超度冤死者均为传说而已。唐朝是佛教全盛时期,到中唐时,佛教凭借政治势力,巧取豪夺,经济势力也大有发展,因触犯贵族和地主的利益,影响唐王朝的收入,引起唐武宗会昌灭佛,毁寺院和其它佛教建筑。10余年后,松江人怕再毁佛寺时波及经幢,故不将经幢造在寺院内,而建于通衢。

唐陀罗尼经幢气势雄伟,造型华丽,比例匀称,雕刻洗炼,颇具盛唐风范。幢身上下各级,可依次分为托座、束腰、华盖、雕花圆柱,同类而形状不同,镂刻海水纹、盘龙、卷云、蹲狮、缠枝莲花、仰莲、菩萨、勾栏、含环狮首、联珠、天王、蟠龙、郡主礼佛图等。经幢上的菩萨和天王等浮雕十分形象生动。八面如意式壶门,有浮雕菩萨像,跏趺面坐于壶门内,神态自若,面形圆满,为天界守神,守神以上即为天界。中部幢身东西南北四天王浮雕,横眉怒目,肌肉发达,或立、蹲,或动、静,形态各异,这些艺术形象表现了天王的勇力。幢身八面各刻有一尊蹲狮前足挺立,突胸,直发,虽面部皆残缺,但雄健有力,与唐乾陵的石狮风格基本一致。细刻阴文线条的唐式缠枝牡丹和三重盛开的莲瓣仰莲托座,勾栏幢座,每角设望柱,柱间镌有勾片栏板。上有安置幢身的浅槽,槽外纹带上有宝饰莲花16朵,图案简洁明快,工整和谐,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体现了唐代作品的典型特点。尤其在经幢顶部的郡主礼佛圆柱形浮雕图,是幢身雕刻的精华部分。该雕刻场面广阔,内容丰富,人物众多,神情各异。浮雕四周不同面向人物及佛像16人,其中佛及侍从2组9人都是正面,郡主及女官5人都是侧面,女官1人执幡引路,郡主在两女官扶持下前去礼佛。还有通佛理者,正在绘声绘色地对信佛者讲述佛经故事。经幢人物造像形神皆备,动感强烈,个性鲜明,可以看出唐代人物造像的高超技艺。经幢整体雕刻不但层次清楚,而且相互呼应。从经幢下面看去,基石上刻有海水波纹,线条细腻、柔和,观其正面清波涟涟,侧面似波浪溢出石外。水纹座上为山龙束腰,八面刻有山岩云窟,云窟中有一条长长的蛟龙盘旋于山岩之间,时隐时现,充分显示了龙的威力。将石幢海水波纹及龙表现为地下龙宫;以山岩、束腰表现为地上人间。接着在山岩上出现了莲瓣卷云台座,台座外侧四周刻有山崖石窟及佛寺、佛像,上斜面刻有宝饰莲花,表现为云外天堂。三层特征鲜明的实物图案,形象地组成了地下龙宫、地上人间、云外天堂的完整景观。由此可见,经幢在艺术上有很高的价值,其风格、技艺、造型、布局,堪与唐代石窟雕刻媲美。

松江唐陀罗尼经幢因千年沉降物堆积,幢下部9级埋在地下,地面上的各级均显倾斜,最大偏距为23.93厘米。幢身及各级雕刻风化严重,多处龟裂断残,幢上勾栏部分完整的仅剩八分之一。1962年,经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批准,拨专款对唐经幢进行修缮。由上海博物馆研究室专家作技术指导,文物工场负责具体修复。首先清理经幢四周100平方米范围及3米深的土层,发现土墩内连底座尚有10级幢身,底座旁围条石并筑约3米高的围墙,墙外再用石块和泥土堆成土墩。由于附近浚河堆土,经幢周围地面比附近街道高出50厘米,在离地表1.6米处,发现宋代砖砌地面。根据清理情况推断,宋以后至明代由于经幢风化及倾斜日趋严重,遂采取围条石、筑围墙,以及堆成土墩以防止经幢坍塌的保护方法。这次修缮要运用现代先进技术进行科学修补复原,先将在地面的经幢各级拆卸下来,然后发掘地下各级。挖至最底层一级后,发现幢基周围有唐代式样的砖砌铺地散水地坪。边挖掘、拆下,边对各级石构件标上原从标方位、级次,进行拓片、摄影与研究,制定修复方案。采用钻孔工艺将风化的石构件连结,委托给上海光明玉模厂施工,结构加固用不锈钢材料及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1963年5月,对经幢上部较小的雕刻部件进行试胶合,经多次试验实践成功,8月,21级石构件全部加固胶合完毕。9月,开始复原安装。为解决古代地面过低容易积水问题,决定在地下埋砌厚1.60米的条石基础,使经幢基础略高出周围地面。基础地面按发掘考证资料铺设唐式砖砌散水地坪。然后将21级石构件依次保持水平吊装拼接,在每级之间用古钱状铜板填塞空隙,调整水平位置。1963年10月,复原安装施工完成后用硅橡胶喷涂经幢表面,以防青石吸水,延缓青石表面的风化。1964年11月修复完工。今天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这座经幢体态端庄而稳重,气势雄伟而秀丽,造型和谐而优美;各层的组合,束腰的配置,地面的铺设等十分得体,颇具观赏价值。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

历史揭秘:三国中最争议的将领是谁?

三国有很多有意思的人,也有很多颇受争议的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三国中最受争议的是谁?三国中,号称万人敌除关羽外,还有...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