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365备用台湾,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仫佬族的民族习俗

来源:讲历史2016-11-06 09:12:42责编:邓结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仫佬族,现有159328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山区,90%聚居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山乡是景色迷人的山水画廊,山如剑排,水似绸缎,素有“小桂林”之…

仫佬族,现有159328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山区,90%聚居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仫佬山乡是景色迷人的山水画廊,山如剑排,水似绸缎,素有“小桂林”之称。这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矿藏和山货。

仫佬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采煤和采集在生产中也占有较重要地位。

仫佬族多自称“木冷”,即“伶人”,晋代便有“僚人”的记载见于文献。唐宋以后“僚人”、“伶人”在史籍中则更多出现。直至清代才有“姆佬”之名。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仫佬人民的意愿,统称仫佬族。

仫佬族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仫佬群众过去以信奉道教为主。也信佛教。节日活动较多,一年中除十、十一月外几乎每月都有节日。三年一大庆,一年一小庆的依饭节,是最隆重的节日。

掘地为炉

在山青水秀的仫佬山乡,翠竹深处掩映着一幢幢整齐的仫佬民居。仫佬民居,多为砖墙、瓦顶、矮楼建筑。无论是在平地或是斜坡上,房基都要修成高出地面30至60公分的地台。墙基以火砖砌成。人住底层,楼上是仓房。民居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地炉取暖做饭,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仫佬族

地炉建于堂屋内大门两侧或厨房中。先在地上挖个坑,在坑中用砖砌好炉子,炉旁安放一个大水坛,坛口与地炉口都略高于地面,以避污水流入。炉前砌一个煤坑,上面盖块活动的板子。炉子除掏灰的炉门外,以及坛子的周围,全都用泥土填平,表面还得打上三合土。地炉一天到晚都不熄灭,水坛中总有热水。除随时可架锅做饭外,冬天象土暖气设备一样,使堂屋舒适温暖。特别是在潮湿多雨的季节,屋里的粮食和衣物等都不致发霉。逢年过节,家人亲友就围着地炉吃“火锅”,非常方便。因为仫佬族地区产无烟煤,所以使用地炉十分普遍。

给牛过生日

农耕民族大都有保护爱惜耕牛的传统习惯。但是像仫佬族这样敬重牛的习俗,却是别开生面。他们把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当做牛生日,届时家家户户清扫牛栏,把牛洗刷得干干净净,给牛送上好饲料,让牛歇息。这天要杀鸡宰鸭备酒祭“牛栏神”。要用枫树叶汁泡蒸黑糯米饭祭祖先。祭毕,先让牛吃黑糯米饭团,尔后人才能吃,以此表示对牛的敬重。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

历史揭秘:三国中最争议的将领是谁?

三国有很多有意思的人,也有很多颇受争议的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三国中最受争议的是谁?三国中,号称万人敌除关羽外,还有...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