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365备用台湾,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一二八事变中的十九路军起源:粤军第一师所部

来源:讲历史2016-03-15 14:16:01责编:桂婷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第十九路军并不是教科书和宣传中所说的象草台兵、杂牌军似的,也不是受到排挤、被送前线的所谓异己,而是国民革命军的中坚,中央军中的姣姣者,其前身原属于孙中山粤军第…

第十九路军并不是教科书和宣传中所说的象草台兵、杂牌军似的,也不是受到排挤、被送前线的所谓异己,而是国民革命军的中坚,中央军中的姣姣者,其前身原属于孙中山粤军第一师所部。
辛亥革命以后,军阀割据时期,中国各系军队或军阀一般以地域名称呼,例如直军、皖军、奉军、桂军、滇军、川军……。
所以又把孙中山在广东的这支军队称谓粤军。随着革命在南方数省的发展,各地、各种军队的加入革命,粤军成为革命军中的骨干。由于孙中山革命几经失败和挫折,孙中山在广东组建的军队始终是孙中山革命的基础,于是又有人把粤军,把第一师称谓孙中山的“嫡系”。许崇智为粤军总司令,蒋介石任参谋长。
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建立以后,粤军和黄埔军校成为孙中山革命的主力军。北伐战争时期,黄埔军校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粤军第一师改编为第四军。
随着北伐军不断壮大, 随着冯玉祥、阎锡山……地方军队和原北洋军队的加入国民革命军,人们仍然习惯把这些军队以地域名称呼。从南方出发的国民革命军称谓“北伐军”。在战争中,第四军被誉为 “铁军”。
第四军以陈铭枢、张发奎、陈济棠3个师和叶挺独立团为基本队伍。
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以后,参加北伐的陈铭枢一支扩编为第十一军,张发奎一支沿用了“第四军”番号。
一二八事变中的十九路军起源:粤军第一师所部
留在广东根据地的陈济棠一支,往往也以“粤军”的称呼。所指的粤军与当年孙中山时期的粤军的称谓,已经不是同一个概念。一些史书往往混淆。
张学良易帜,把奉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于是,奉军被称为 “东北军”。自从南北统一以后,人们习惯把留在地方的北伐军和地方性质的国民革命军以及不受中央政府节制的国民革命军,称为地方军。把由中央政府直接指挥的北伐军(野战部队)称为“中央军”。
由于当时中国的统一,最终是各地、各地方势力和各政治军事集团势力通过协商的和平方式达成,尚没有能够消除地方割据或者军阀割据状态,许多县、省和地区实行地方自治,一些军队的军费来源于地方财政,一些军队依靠中央财政。于是,又有把依靠中央财政的军队称为中央军。
十九路军一直由中央政府直接指挥。前期,由中央政府供饷,广东封疆后由该地财政供饷,有时由中央财政补饷或供饷,封疆福建后由地方财政供饷。某种定义比较复杂,也是矛盾的根源。但,第十九路军始终是中央政府的一支劲旅。
其实,当时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江、浙及周边五省,有许多地方军队的军费开支或者军饷远远优于中央军。当时斗笠、绑腿、洋枪、大刀,北伐军、中央军的装备普遍如此。远不及东北军、西北军。中国军队在装备上的变化是在1934年整编师计划以后的事。
中央军或者北伐军,虽然在装备上、素质上远远不如苏联红军和日本皇军,但毕竟大多数指战员是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出身。
陈铭枢毕业于保定陆军学校第一期; 蒋光鼐、戴戟等是陈铭枢同窗,参加护法战争后经陈铭枢介绍加入粤军第一师;蔡廷锴是陈枢铭培养起来的旧军人,毕业于广东自办讲武学堂。完全靠血战才出人头地。“但他却不像旧时代的军人那样以军权自重,而是非常忠于提携他的陈铭枢。 ” (附文2)十九路军的来龙去脉
粤军第一师是当时孙中山亲手缔造的第一支国民革命武装部队。
师长邓铿罗致了一大批受过专业训练的青年军官作为军中骨干,像陈可钰、李济深、邓演达、张发奎、陈济棠、薛岳、余汉谋、叶挺以及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
陈铭枢为该师的模范团,第四团团长,戴戟时任他的少校团副,蒋光鼐、蔡廷锴分别为第四团的营长和营少尉官。全团军官都以保定军校学生为骨干。
1924年,国共合作后,陈铭枢晋升为粤军第一旅旅长,蒋光鼐升为粤军第一旅第二团团长,蔡廷锴为第二团营长。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

吴禄贞一生是怎样的?吴禄贞一生都做过哪些事?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