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割发代头,是以身作则还是逍遥法外?
曹操在行军的过程中,下达了严厉的命令,禁止“大小将校”践踏老百姓的麦田,不管曹操当时是出于什么目的,这条军法在客观上还是有效地保护了老百姓的利益。因此,我们就不准备在这方面说曹操的坏话了。现在的问题是,曹操自己首先违犯了自己制定的军法,他自己到底应该怎么来处置他自己?(这里的“自己”似乎多了一点,这主要是因为,眼前所发生的这一切都是他自编、自导、自演的)
从逻辑上推论,曹操对自己可以有三种处置方法:一是公开宣布自己有权,可以逍遥法外;二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并皆斩首”的军法,请别人对自己行刑;第三,曹操主动对自己行刑。曹操在请主薄“议罪”之后,“即挚所佩之剑欲自刎”。也就是他认为自己已经犯下列罪,理当斩首,而别人又不敢对他行刑,于是他就只好自已动手。这一举动可以看作是曹操以身作则的行动。
曹操既然有严于律已的言论,又有以身作则的行动,两者放在一起,正好是言行一致,自然可以顺理成章地被评为严于律已,以身作则的“楷模”了。如果我们把曹操“割发代首”的这一行为,放在当时的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看的话,不管他是“假戏”,还是“真作”,都算得上难能可贵。因为当时就是一个权大于法的社会,就是一个“法不加于尊”的社会。而身为
丞相的曹操,虽然名义上还把皇帝放在自己的头上,实际上,他早己是“老子天下第一”了。有如此权势的人,完全可以把自己凌驾于军法之上,但是他却没有这样做,至少没有公开这样做。仅这一点,就比那些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的人要好得多。
对于“割发代首”这件事,后人有诗论之曰:“拔刀割发杈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可见早已有对曹操的所作所为不以为然的。那么,曹瞒又“诈”在何处呢?
我们知道,曹操当时宣布的军令是:“大小将棱,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这里的“大小将校”是否包括曹操自己呢?我们从曹操后来所说的“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这言语中,以及他“即挚所佩之剑欲自刎”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他完全承认自己也在所制军法的约束之内。正因为如此,曹操的“割发代首”才具有更大的欺骗性。试想,如果曹操公开宣布自己可以逍遥法外,别人听了尽管会不服气,但是也只有敢怒不敢言的分儿,因为他位尊权大嘛!即使以后他对别人执法,任何人也不敢与他攀比。然而,他不说自己可以逍遥法外,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奉公守法的模样。难道曹操对自己也真的执法如山吗?让我们来进一步的往下分析。
左良玉是明朝将领,多次与农民起义军征战,到了后来他拥兵百万,成为南明朝廷最重要的倚仗。这位将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对于他...详情>>
亚美尼亚特种兵在武装部队情报局成立纪念仪式上,表演生吃活兔、头顶碎大石、刀扎肚皮、脚上点火……精彩与彪悍程度令人乍舌。相...详情>>
征方腊会老,梁山众将十去七八,战死者、病死者不在少数,那么作为梁山108将中,最为光彩照人的好汉鲁智深,他的归宿在何处呢?为...详情>>
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文官的地位很高。在当时的京城开封,许多国家公务员追求享乐和奢侈的生活,娶小老婆和包“二奶”的国...详情>>
吴禄贞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有薄田10亩,父亲为私塾老师。少年时,吴禄贞就读于父亲在武昌的梦泽书屋,他擅长诗文,对西学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