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梆木鱼,外形雕刻似长鱼,有口、眼,秃尾,通体饰以鱼鳞、云纹等图案花纹(图)。一般体长100厘米~150厘米、高25厘米~40厘米,最大者体长近300厘米、高80厘米。普陀山普济寺的木鱼长216厘米详情>>
丹青中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青色等,故称画为"丹青"。《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民间称*画工为丹青师傅。"也泛指绘画艺术,如《恶书·顾恺详情>>
一、孕妇忌嘴何其多姑娘结婚后,做母亲的和做公婆的最关心女儿和媳妇何时“有喜”。一旦怀了孕.他们就会喜上眉梢,心头乐滋滋的,这是因为不愁无后代了。为了安全、可靠、理想地生个漂亮孩子,母亲和婆婆总要千叮万详情>>
烟笸箩,就是装烟叶的用具。在关东百姓家,家家炕上都放着一个烟笸箩。笸萝本来是农家用柳条编的,用来盛米面粮豆的一种用具,要比烟笸箩大得多。烟笸箩只有碗大小,放在炕上和火盆摆在一块,来了客人都用得着,就像详情>>
产忌:产妇生育,忌外人入室。不慎误入者,出门时须洗脚,并喝下一碗冷水,以防将产妇的奶水"踩干"。产妇忌吃老母黄牛肉、母猪肉、公鸡肉、小鱼、蔬菜、辣椒等。有些苗族地区,忌孕妇与孕妇会详情>>
甘草又名甜草,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中药材,在中药界有“十方九草”之说,意思是10个中药方中有9个方里用到甘草。宁夏历来是甘草之乡,产于盐池、同心、灵武、中宁等地的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和丘陵地带。由于这一详情>>
薄音湖教授是我国知名的蒙古史研究专家,1946年11月出生于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一个贫苦的牧民家庭。他从小特别爱好文化历史,尤其喜欢读我国历史名著《多桑蒙古史》。1970年,他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详情>>
宋吴自牧《梦梁录》和周密《武林旧事》都提到十二月八日寺院及人家皆设腊八粥,也称佛粥。可见腊八粥由来已久,南北皆然。过去北京人对腊八粥很重视,每年必煮,而且很讲究煮法,每到腊八前后,总要忙碌一阵、形成一详情>>
回族,有人口8602978人,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云南、山东也有不少聚居区。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其先民主要是13世纪蒙古人详情>>
传说中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详情>>
双锣,藏族敲击体鸣乐器。藏语称嘎顶。流行于四川巴塘康宁寺等藏区寺院中。锣体响铜制成,圆盘形,锣面呈斜形,中心有一平坦锣脐。双锣分为上、下两锣。上锣,又称雄锣,锣面直径21.3厘米,锣脐直径7厘米,锣边详情>>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自然界,受着自然力的支配。他们不理解这种外界的支配力量,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对自然现象顶礼膜拜。在蒙古草原地区的萨满教就是在这种社会条件和详情>>
汉族由于分布地区广大,其传统住房因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样式。居住在华北平原的汉族,其传统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多为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居住在东北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与华北基本相似,区别在墙详情>>
蒙古民歌主要艺术形式之一,主要流行于牧区。内部结构较自由,题材集中表现在思乡、思亲、赞马、酒歌等方面,在一首民歌中所反映的内容多集中于一个侧面,很少有长篇巨制。蒙古族在长期游牧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几种民歌详情>>
藏族(四川)古老神话传说。天地初开时,地上无种籽,人居洞穴,狩猎为生。有九兄弟,八兄入山狩猎,幼弟留守猎物。一日,有喜鹊来乞食,弟割鹿肉予之;喜鹊曰:”天将有九日并出,当杀牛,去其肚肠,掘九丈深井,将详情>>
木鱼鼓,苗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湖南省怀化地区靖县及其湘、桂、黔三省毗邻的苗族村寨。用樟木或楠木制作。外观奇特,既不像鱼,又不像鼓,外形似带座之腰鼓(图)。通高8厘米~12厘米、鼓长12厘米~16厘米详情>>
在藏区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啦"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坐,要盘腿端详情>>
巨人悬尸驱鬼是苗族特有的停尸仪式。旧时流行于云南威信、金平、麻栗坡等地。金平白苗人死后,要将死者遗体置于竹编的床上。床的一端用麻绳系在房梁上,一端插入墙壁;每昼夜除吹芦笙、击鼓、跳舞外,还要举行六次驱详情>>
毛笔虽然是实用工具,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需求,毛笔的制作及品种不断提高、增多,工艺改进,使毛笔日益完善和精美,逐渐也成为收藏、鉴赏珍玩的古物。毛笔不易保存,笔毫重实用易坏,所以毛笔的鉴赏可以从笔毫的形详情>>
很早很早以前,有两个兄弟,哥哥心狠手辣,弟弟心地善良。父母双亡后,弟弟就被哥哥赶出了家门,只分给他一只小猫、一只小狗和一小块土地。春耕来临,哥哥牵牛扯马,犁地耙田。弟弟呢?他看着哥哥牛犁马驼,自己详情>>
麦芽糖是宁夏川区回族群众喜食的一种传统风味糖果食品。每逢秋收完后,回族群众便晒好大麦,整理好家具,开始碾米,做糖。这种习惯已有200年的历史。宁夏川区是宁夏大麦的主要产区,为回族群众做糖果提供了有利的详情>>
“果谐”是流传在西藏广大农村的一种拉手成圈,分班唱和,载歌载舞,顿地为节,连臂踏歌的自娱性集体歌舞。常见于村头、广场、打麦场上。在节日里,人们往往从日出跳到夜晚,从深夜唱到天明。“果谐”表达的内容非常详情>>
苗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跨境民族。我国是苗族的发祥地,贵州是其主要聚居区。由于住地分散,山水阻隔,各部苗族之间,民居差异很大。在苗族人数较多、自然条件较好的平坝地区及河谷地带,其住房多为四榀三间、一楼一详情>>
扎尼,藏族弓拉弦鸣乐器。又称牛角琴、牛角胡、马尾胡。历史悠久,形制古老。流行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和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县以及藏族半农半牧广大地区。琴杆木制,呈方柱形,全长70厘米,方宽5厘详情>>
西藏著名古城镇有拉萨、日喀则、昌都、江孜、夏鲁、狮泉河、萨迦、穷结等地。布局方式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由于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使得城镇与寺庙结合一体,宗教色彩农厚。拉萨、昌都等城镇,均是以佛殿经常或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