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之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包括义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因皆被封为太保而得名,有时亦特指第十三位义子李存孝。除三太保李存勖外,其他十二人均为养子。

因颇富盛名,365备用台湾后期许多人物组合、团体都以“十三太保”为号。


李嗣源

人物生平

谦虚和蔼

李嗣源为人“质厚寡言,执事恭谨”,每当有战功的时候,从来不在众人面前夸耀。平时,就经常带领将士们修理准备兵器和军用物资,廉洁自律,不贪也不与其他人发生什么矛盾。李克用有一次试探他,让他到自己的府中去,说你随便拿东西吧,以前立功很多,但没有重赏过你。李嗣源就只拿了几卷丝织品和几千文钱走了。回去之后,又将这些东西都分给了部下。在其他时候也是这样,不管赐给什么贵重物品他都分给了属下。

李嗣源手下有五百名精锐骑兵,在救援被朱温围攻的朱瑾兄弟一战中屡破敌军 ,最后在主将李存信大败时殿后而还。李克用为嘉奖他,就把他率领的五百骑兵命名为“横冲都”。后来大将李嗣昭和梁将葛从周交战,兵败而退守青山口。这时李嗣源到了,对李嗣昭说:“步兵虽散,若吾辈空回,大事去矣。为公试决一战,不捷而死,差胜被囚。”李嗣源率领所部凭高列阵,然后又解鞍磨箭,摆出一副决战的样子,先在气势上压倒敌人。然后李嗣源又左右比划半天,好像在调兵遣将一样,梁兵被弄得心慌不已。这时,李嗣源命部下一齐上马,李嗣源大喊道:“晋王命我来取葛从周的项上人头,其他将士不要上前自己送命!”手下将士横冲敌阵,如入无人之境。李嗣昭率主力乘势一鼓作气将梁军击退。收兵后才发现李嗣源身上有四处箭伤,流的血将大腿都浸透了。李克用亲自给他解衣敷药,还亲手端过一杯酒来以告安抚。 

李嗣源作为李克用的有数的几个勇将之一,为李克用的梁晋争锋和李存勖的中兴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青山口一战已经使李嗣源的名声大振,此后,李嗣源又继续在一次次战役中屡立奇功。

勇立战功

在李存勖刚刚继位时,就当机立断,立刻出兵救援潞州,这一仗李嗣源也参加了。当时他率领一部突击骑兵和周德威同时进兵。李嗣源在早晨到达了敌人夹城的东北角,命士兵们用斧头砍去鹿角(用树枝做成的阻挡敌人的障碍,形状像鹿角),然后背来柴草填平壕沟,一举攻克夹城。不久,周德威也在西北边攻破夹城,李存勖乘势大破梁军主力,尽毁夹城,取得了夹城大捷,彻底解除了潞州之围。

重要的柏乡之战中,李嗣源也是勇立战功。在两军对阵时,李存勖觉得后梁军气势很盛,担心将士畏惧不前,对战局不利,就想激励将士,他手持银制的巨型酒杯给李嗣源赐酒,对他说:“爱卿看见梁军的白马和红马部队了吗?看着几乎要吓破人胆,破敌立功还要靠你啊。”李嗣源说:“他们这是徒有虚表。明天就会归我们所有了。”李存勖听了笑道:“爱卿已经气吞敌军了。”李嗣源接过酒杯将酒一饮而尽,然后挺身上马,率领一百骑兵冲入梁军的马阵。李嗣源冲在最前面,率领这一百精兵像把尖刀插入敌阵,左冲右突,最后活捉敌人两名军官而还。 此战李嗣源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梁军并非坚不可摧,从而鼓舞了全军的士气。从上午到下午,李嗣源率领骑兵和敌人交战达百次之多,颇多斩获。战后李嗣源因功被加授代州(今山西代县)刺史。 

在李存勖派周德威北伐征讨幽州刺史刘守光时,李嗣昭和李嗣源奉命领兵支援,攻下武、妫、儒三州。后相州张筠遁走,李存勖拜李嗣源为相州刺史。

在随后的契丹入犯中,他的战斗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符存审、阎宝的协助下,李嗣源选择了有利的地形条件,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击敌之短,最终击败契丹大军。打退敌人之后,李嗣源领兵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幽州城。周德威亲自出来迎接,紧紧拉住李嗣源的手,流下了眼泪。班师回魏州时,李存勖也亲自到郊外迎接,并升他为检校太保。

同光元年,晋梁双方在河北拉锯,晋将李继韬以上党降梁,李存勖非常忧虑,在看通梁朝防线的漏洞后,他意图偷袭郓州,从而展开战场,释放泽州方面的压力。于是他派李嗣源带领大军出击郓州,郓州守将没有防备,于是李嗣源轻而易举的夺取了城池。此战后,李存勖得以从右翼威胁梁军主力,并最终一步步掌控主动权。李嗣源也因此战对于晋军的重要性,得拜天平军节度使、蕃汉马步军副都总管。 

从军征战

李嗣源先后随从李克用征战三十载,排难解纷,冒刃血战,体无完肤,屡建奇功。唐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率部大败梁军于任城,遂解兖州之围,获得了“李横冲”称号,第二年,大败梁将葛从周于青山口,四中流矢,血流被股,因此名闻天下。李克用死后,李嗣源作为河东大将,历任代、相二州刺史,昭德军、天平军节度使,一直作到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并追随后唐庄宗李存勖浴血转战十余年,打败契丹入侵,生俘燕王刘守光及其父刘仁恭,消灭了劲敌后梁,建立了后唐王朝,统一了中国北方。当后唐同光元年(923)十月,李嗣源率晋军前锋率先进入梁都汴京,并于路侧迎接李存勖时,“庄宗大悦,手引帝(李嗣源)衣,以首触帝曰:‘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战也,当与公共立’。寻进位兼中书令。”后又受赐铁券,开府仪同三司,进位中书令,检校太尉,军政大权兼收,堪五代之异。 

庄宗早期对李嗣源非常宠信,同光二年,封李嗣源为宣武军节度使、蕃汉马步总管,诸子皆赐高位,宣武、凤翔方面军内,掌权者“皆李嗣源诸子也”。后以帝义兄位得以拜王,堪称满朝荣宠之最。

然而后唐庄宗晚期“颇为谣言所属”,屡次怀疑李嗣源有不臣之心,开始猜忌起来。后来后唐庄宗有心收军镇割据大权,于是派诸军马步都虞侯朱守殷暗中监视他的起居。同光四年(926年),赵在礼占据魏州反叛,庄宗派李嗣源率大军征讨叛军。不料刚到魏州城下,所部发生哗变,与魏州叛军会合,共同拥戴李嗣源为主“帝河北”。李嗣源起初托故逃出魏州城招集散兵,后来在女婿石敬瑭以及手下安重诲、霍彦威的劝诱之下,自立而反。于是,他回师南下,先入汴州,继而向洛阳进发。此时后唐庄宗为伶人郭从谦所杀。李嗣源入洛阳,被群臣拥戴监国,不久承继皇位,改元天成。 

知过能改

李嗣源不喜欢声色淫乐,即帝位后,禁止中外诸臣进献珍奇玩等物。后宫只留老成宫女100人,宦官30人,鹰坊20人,御厨50人,教坊(乐队)100人。他不喜欢臣下阿谀奉承,下令免除“诸道节度、刺史、文武将吏旧进月旦起居表”。他比较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经常“召文武百辟极言时政时失”,并能够接纳臣下的忠谏。他的这种平实简朴的作风一直保持到晚年。 

李嗣源还知过能改,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例如天成三年(公元928年)正月,他误听巡检军使浑公儿的口奏,派石敬瑭屈杀两名村童。当他审明真相后,“方觉失刑,循揣再三,愧惕非一”,“令减常膳十日,以谢幽冤”,罚了石敬瑭一月俸银,将浑公儿撤职,决脊杖二十,配流登州,并对冤死者“赐绢五十匹,栗麦各百石,便令如法埋葬。兼此后在朝及诸道州府,凡有极刑,并须仔细裁遣,不得因循。”其仁爱慎刑,谦谨自责,从严御下的作风,由此可见一斑。

宽仁为政

李嗣源为政宽松,比较关心百姓疾苦。他经常诵读晚唐诗人聂夷中的悯农诗,念念不忘民间的艰难,曾多次下令赦免罪犯,减免灾区百姓的赋税丁徭,并谆谆告诫官吏“不得科敛百姓”,“不得邀难商旅”。如天成二年(927年)十月,他诏今“诸道州府,自同三年已前所欠夏秋税租,并主持务局败阙课利,并沿河舟船折欠,天成元年残欠夏税,并特与除放。”长兴二年(931年),他下令诸道均平民间田税,又准许百姓民间自铸农具及杂铁器;每田二亩,夏秋只纳农具钱三文,此外,还开放酒禁,允许百姓制曲造酒。这样,就撤除了国家对盐铁、造酒的专营垄断,的确不失为便民措施,也说明李嗣源的确是关心农事的。李嗣源还常到民间视察。长兴三年(932年)三月,“帝观稼于近郊,民有父子三人同挽犁耕者,帝闵之,赐耕牛三头”。同年十二月,“癸丑幸龙门,观修伊水石堰,赐丁夫酒食。后数日,有司奏:‘丁夫役限十五日已满,请更役五日。’帝答曰:‘不唯时寒,且不可失信于小民。’即止其役。”其宽仁体恤,由此可见一斑。李嗣源在位七年,战事稀少,屡有丰年,边境“诸蕃不相侵扰”,饱经战乱之苦的中原民众,总算是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 

李嗣源不识文字,四方奏章都由枢密使安重诲诵读,于是他就每天跟着学习汉文汉语。安重诲建议设置端明殿学士,以冯道等为大学士,宣讲儒家经书,他听得很有兴趣。他曾教训皇子李从荣说,我喜欢听儒生讲经义,很能开发心思。他不但要求自己的儿子认真学习汉族文化,还鼓励大臣们督导子弟们学习儒家经典。

轶事典故

节俭不奢

李嗣源在修广寿殿时,非常节俭。当宫殿刚刚建成时,负责工程的官员请求用丹漆涂饰,再修得华丽一些。李嗣源却说:“这个宫殿因为被烧过,所以不得不修,但只求宏伟壮观即可,不求华丽。”和李存勖比起来,李嗣源显得非常简朴,也非常明智。还有一次,为节省国家开支,李嗣源下诏在边疆设置马匹买卖场所,不许少数民族再直接到宫殿前来献马。先前,党项族人和其他部落总是以献良马为名将良莠不齐的马匹送到京城来。后唐就照价给他们钱,但再加上他们住宿、吃喝以及得到的赏赐,每次都要花费不少钱物,浪费极为严重,给国家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李嗣源了解情况后,当即下诏禁止他们再到京城来献马,只在边疆一带设马场交易,这样就大大节省了开支。对于一些其他皇帝很看重的虚名李嗣源也不追求,冯道多次请求给他上尊号,这对于一些好大喜功的昏君来说,很容易就会接受,但李嗣源好几次都拒绝了。最后也许不愿再驳大臣们的面子,让他们难堪吧,李嗣源勉强同意了,这并非装腔做势摆摆样子,普通家庭出身的李嗣源确实是不喜欢这些表面的东西。李嗣源的尊号是“圣明神武广运法天文德恭孝皇帝”,而“广运法天”四个字还是冯道几次上奏才同意加上去的。不过,从李嗣源的尊号来看,基本上还是比较恰当的,既然是尊号,有的字夸耀一点也是很正常的,和其他朝代的皇帝们比起来,李嗣源尊号的字数还算比较少的呢。

李嗣源是一个有道的明君。他虽然政绩很高,但也很谦逊,他时常教导儿子李从荣:“我少年时遇上乱世,在马上取得功名,没有时间读书。你要用心读书,不要像我这样目不识丁,成了个文盲。我已经老了,也没法再读书了,只是听别人讲明白些道理罢了。”书本上的知识虽然很少,但李嗣源安邦治国却做得很好。

用人失策

在李嗣源统治时期,掌权的基本上是安重诲和任圜两个人。这两个人虽然对李嗣源很忠贞,办事也很认真,但两人之间却不能互相配合,相反却互相攻击,弄得朝政混乱,大臣们也不能团结。任圜的才华比较出众,任平章事兼判三司,任三司使(三司即盐铁、户部、度支)判三司相当于财政大臣。任圜大权在握,初期也能尽力选拔贤能之士,杜绝以人情任命官员的弊端,忧国忧民,尽职尽责,政绩也很突出,使国库充实,军民富足。而安重诲出身于内迁的少数民族,有文化但不精通为官之道,对于管理平衡大臣们的关系更是门外汉。

《旧五代史》中说他“志大才短,不能回避权贵,亲礼士大夫,求周身辅国之远图,而自恣胸襟。”说的就是他治国有雄心,但治政却无才。对大臣不能包容,量才使用。作为枢密使他大权在手,就变得日益骄横,肆意排挤他人,不但和任圜争夺权力,有时竟当着李嗣源的面和任圜争执,互相谩骂,更不知在李嗣源面前要顾及皇帝的尊严,收敛一些。结果不但自己和任圜双双送命,更重要的是使李嗣源无能人可用,对国家政事起到了反面作用。

为政举措

开明改革

李嗣源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改革。首先,杀掉后唐庄宗朝内乱政的小人和宦官,有效地赢取了百官赞赏。将盗掘唐朝陵墓的温韬和后梁降将段凝赐死,段凝开始被流放边疆,李嗣源又将他赐死在流放地。对豆卢革、韦说这样的士族奸臣先是贬到外地,然后再下诏赐死途中,又命各地的节度使杀尽宦官,并撤掉由宦官专任的监军一职。当时,有数百名宦官在兵变混乱时逃到了山林中躲了起来,有的还出家做了和尚。这一次,宦官基本上被诛杀完了。对于伶人,由于和李存勖一起误国,也被杀戮殆尽。 

其次,李嗣源还从节俭角度出发,裁撤了一些人员,一反庄宗朝时的奢侈之风。他下诏禁止进献鹰犬珠宝珍玩之类的奢侈品,后宫也大量裁员,宫人只留一百人,宦官只留三十人,教坊留了一百人,御厨房也只留下了五十人。其他人可以自己选择去向,他又将宫中的美貌女子遣送回乡,只留下老宫人洒水扫地。第三,李嗣源对政务和衙门也是尽量精简。撤消了各个部门有名无实不起作用的机构。下诏命各部军队就近征集给养,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输费用,减少了国家开支。

严惩贪官

严惩贪官,赏赐清廉之臣。有的官吏私自在正税之外加收租赋,被李嗣源贬官。亳州刺史李邺因为贪赃而被赐自尽,丢了性命。李嗣源惩贪治污毫不留情,汴州的管仓官吏们由于犯贪赃罪被查处时,有人求情,其中有旧将功臣的儿子,而且又是李嗣源女婿石敬瑭的亲属,李嗣源的旧将王建立为其求情,减轻处罚。在封建社会,特别是唐朝的法律中有一些条文就是规定了官吏和贵族享有的特权,他们如果犯罪,可以先请求皇帝裁决,如果皇上认为可以减免处罚,就依照他的意思办,这就是有时候说的“朕即法律”。但是,谋反、触犯皇帝尊严以及像不孝敬父母等违犯三纲五常的犯罪就不可以宽恕了,这类犯罪一共有十种,“十恶不赦”这个成语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李嗣源出身一般家庭,继位后对这些特权不再照顾,他对王建立说:“王法无私,怎么能因为是亲戚而照顾呢!”下令拉出去处斩。还有一次,供奉官丁延徽监仓自盗,犯下贪污罪。但由于他平时巴结权贵,行贿攀附,所以犯法时侍卫使张从宾便向明宗李嗣源求情宽恕。李嗣源怒斥道:“食我优厚的俸禄,不知为国做事,反而偷我仓储财物,论罪当死!现在就是他苏秦再世,也不能说服我给他减刑,你说也没有用!”然后命令处死,毫不姑息。对于李存勖曾经重用聚敛民财的租庸使孔谦,李嗣源也是顺应民意,果断诛杀。所发的敕书中写道:“使生灵涂炭,军士饥寒,成天下之疮痍,极人间之疲弊。”但李嗣源还是明智地宽恕了他的家属,只没收了家产没有诛杀九族。为警示他人,李嗣源还下诏禁绝一切腐败事项。诏书中说,百官中有一些人任人唯亲,干涉朝政,勾结犯法,扰乱正常秩序。从此以后,一律禁止,再有营私舞弊的犯法徇私者,原来举荐的官员也要贬官或者发配流放。

对于贪官污吏,李嗣源处罚起来毫不手软。对于清廉的官员则是褒奖有加。宰相李愚得病时,李嗣源派近臣翟光邺前去探视问候,翟光邺去了之后,看见李愚的屋里四壁根本就没有什么装饰,病床之上也仅仅是一条破毯子,官宦之家常见的雕梁画栋、锦衣绸缎、山珍海味在李愚的家里一点也看不到。翟光邺回去后向李嗣源如实回报了所见的情况,李嗣源听了很受感动,下诏赐李愚绢一百匹,钱十万,床上的铺陈之物共十三件。对于敢于直言上书言政事的忠臣,李嗣源也是很高兴地给予赏赐。大理寺少卿康澄给李嗣源上书,提出了国家不足惧之事五种,深可畏之事六种。不足惧的事包括一些在他们当时看来是天上神灵发怒的自然现象,如星星有了异常现象、庄稼受灾等,还包括小人的谗言。康澄的意思是要李嗣源不必为这些人力无法影响的事情而影响了正常的施政行为。重要的是要注重他列举的六种可畏之事,即贤人藏匿、四民迁业、上下相徇、廉耻道消、毁誉乱真、直言蔑闻,他建议李嗣源对于不足惧的“存而勿论”,对于深可畏的要用心采取措施避免出现。李嗣源看后,非常高兴,下诏对他进行奖赏。

以民为本

这主要表现为宽仁爱民,减轻人民负担。李嗣源继位后就着手在各个方面消除李存勖时期的一些扰民做法,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他下诏废除了一些地方巧立名目加收的捐税,如“省耗”,“耗”指的是损耗,即粮食和银子的损耗。粮食在储存和晾晒的过程中可能会被老鼠和鸟类吃掉一些,而百姓的散碎崐银子在重新熔铸成银锭的过程中也会有一点损失。所以在征税的时候官府就将这些损耗预先加收,但一些贪官污吏却借机加大征收比例,中饱私囊。李嗣源就是将这些不合理的税收废除了。还有的诏书中禁止富裕农户逃避徭役,逃避租赋。当时和封建时代一样,官宦大户有一定数量的田地可以免除一切赋税和徭役,因此,一些人就和这些官宦人家订立虚假的卖地契约,将地写到他们的名下,以此来逃避赋税和徭役。这不仅减少了国家的收入,也使地方官吏为了征够赋税,就将这一部分逃掉的赋税平摊加到普通百姓身上,封建社会百姓的赋税和徭役本来并不太多,但时间一长,就越来越重,这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防止地方官吏从中牟利,李嗣源下令将帐簿直接送到省里(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由中央部门来征收赋税和徭役。假如有人隐瞒田地亩数,奖励举报的人,然后加倍征收该户的赋税。另外,李嗣源又免去了原来征收的每亩五文的道桥钱,将五文酒曲(酿酒的原料)钱减少到三文。对于百姓生活影响很大的债务利息也明文限制,债主得到的利息如果已经达到本钱的数额,就禁止再收利息,只准收回本钱,如果利息累计数是本钱的两倍就本利都不准再收,等于是债务消除。这在当时对于百姓来说,确实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将一些被债务压得无法生活的人解脱出来。古代社会里的高利贷最重的要数“羊羔率”了,这中利息是百分之百,而且要本利相加,年前是十文,到年底就要还二十文,到次年年底就要还四十文,后年高达八十文。李嗣源的爱民措施在禁止高利息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

文献记述

《旧五代史·卷三十五至卷四十四》

《新五代史·卷六·唐本纪第六》

历史评价

《新五代史》:

“为人质厚寡言,执事恭谨”。“三代之王有天下者,皆数百年,其可道者,数君而已,况于后世邪!况于五代邪!予闻长老为予言:“明宗虽出夷狄,而为人纯质,宽仁爱人。”于五代之君,有足称也。”

“然夷狄性果,仁而不明,屡以非辜诛杀臣下。至于从荣父子之间,不能虑患为防,而变起仓 卒,卒陷之以大恶,帝亦由此饮恨而终。”

《旧五代史》:“既壮,雄武独断,谦和下士。”

“明宗战伐之勋,虽高佐命,潜跃之事,本不经心。会王室之多艰,属神器之自至,谅由天赞, 匪出人谋。及应运以君临,能力行乎王化,政皆中道,时亦小康,近代已来,亦可宗也。傥使 重诲得房、杜之术,从荣有启、诵之贤,则宗祧未至于危亡,载祀或期于绵远矣。惜乎!君亲 可辅,臣子非才,遽泯烝尝,良可深叹矣!”

家庭成员

皇后

和武宪皇后曹氏:简称曹皇后,生晋国公主,永宁公主

昭懿皇后夏氏:简称夏皇后,生秦王李从荣、唐愍帝(一作唐闵帝)李从厚

宣宪皇后魏氏:简称魏皇后,生潞王李从珂

妃嫔

淑妃王氏:简称王淑妃,生许王李从益

昭容葛氏,简称葛昭容,封周国夫人

昭媛刘氏:本名刘昭媛,封赵国夫人

昭媛孙氏:简称孙昭媛,封楚国夫人

御正张氏:简称张御正,封曹国夫人

司宝郭氏,简称郭司宝,封魏国夫人


司赞于氏:简称于司赞,封郑国夫人

尚服王氏:简称王尚服,封卫国夫人

司记崔氏,崔司记,封蔡国夫人


司膳翟氏:简称翟司膳,封滕国夫人

司酝吴氏:简称吴司酝,封莒国夫人

婕妤高氏,高婕妤封渤海郡夫人


美人沈氏:简称沈美人,封太原郡夫人

顺御朱氏,朱顺御封吴郡夫人

司饰聊氏:简称聊司饰,封颍川郡夫人


司衣刘氏:简称刘司衣,封彭城郡夫人

司药孟氏:简称孟司药,封咸阳郡夫人

梳篦张氏:简称张梳篦,封清河郡夫人


司服王氏:简称王司服,封太原郡夫人

栉篦傅氏:简称傅栉篦,封颍川郡夫人

知客张氏:简称张知客,赐号尚书


江氏:追封济阳郡夫人

内人李氏:简称李内人,封陇西县君

内人崔氏:简称崔内人,封清河县君


同人李氏:简称李内人,封成纪县君

内人田氏:简称田内人,封咸阳县君

内人白氏:简称白内人,封南阳县君


儿子

李继璟(本名李从审)

秦王李从荣

宋王/唐闵帝李从厚

许王李从益

潞王/唐末帝李从珂(义子,本名王从珂)

李从璨(侄)


女儿

晋国公主

第三女永宁公主:嫁后晋高祖石敬瑭

第十三女兴平公主:嫁赵延寿,天成三年四月封,至长兴四年九月改封齐国公主,至清泰三年二月进封燕国长公主

第十四女寿安公主:长兴四年六月封

第十五女永乐公主:长兴四年六月封

小女永安公主:为赵延寿继室


查看更多>>

李嗣昭

人物生平

出身农家

李嗣昭,本姓韩,出身于汾州太谷县农家子弟。后唐太祖李克用出猎,落脚韩家,发现周围树林中郁郁有生气,非常惊奇,便叫来他父亲询问。他父亲回答说家中刚生下一子。李克用以为此子有富贵气象,就用金帛换取婴儿,让其弟李克柔收为养子。起初名叫进通,后来才改为嗣昭。李嗣昭身材短小,但胆勇过人。他曾经一度喜欢饮酒,李克用常常告诫他,他便一改旧习,终身不饮。李克用喜欢他谨慎忠厚,常常带他随军征战,并任命他为衙内指挥使。 

援兵王珂

当时陕州(今河南陕县)王珙、王珂弟兄二人争斗,李克用派李嗣昭帮助王珂,李嗣昭在猗氏(今山西临猗南)击败王珙,并俘虏三名大将。后梁派兵救王珙,李嗣昭又在胡壁堡败之,并俘获敌将一名。 

收复潞州

光化元年(898年),泽州李罕之袭击潞州,投降后梁,后梁派丁会接应李罕之。李嗣昭与丁会战于含山、俘虏战将一人,斩首三千级、夺取泽州。第二年,李克用派李君庆攻打后梁的潞州,李君庆战败。李克用以毒酒赐死李君庆,让李嗣昭接替李君庆。李嗣昭接替后却一举攻克潞州。 

青山口兵败

光化三年(900年),李嗣昭又出师山东,攻取后梁的洺州。后梁太祖朱温亲自率军讨战,并派葛从周在青山口设下埋伏。李嗣昭听说朱温亲率大军来了,弃城离开,在路上遭遇伏兵,因此大败。 

太原之围

天复元年(901年),后梁攻破河中,抓了王珂,夺取普、绛,慈、隰等地,乘胜大举攻晋,并包围了太原。李嗣昭每天都以精锐部队出击敌人,因遇大雨,梁军退出太原。晋汾州刺史李瑭叛降梁军,梁军已退兵,李嗣昭重新夺回汾州,斩杀李瑭。又将慈州、隰州等地夺回,招降慈州刺史唐礼、隰州刺史张瑰。同年,梁军向西进犯京师,围攻凤翔,李嗣昭则乘机进攻梁的晋、绛两地,转战平阳,俘获梁将一人。接着进攻蒲县。梁将朱友宁、氏叔琮率兵十万迎战,李嗣昭等败走,朱友宁跟进追击,李克用派李存信率兵迎李嗣昭,李存信又败。梁军于是又围住太原,慈、隰、汾诸州又被梁夺下。在这种形势下,李克用恐惧异常,计划出走云州,而李存信等则劝他投奔契丹,只有李嗣昭据理力争,以为不可,加之刘太妃也赞同李嗣昭的意见,李克用才中止出走。李嗣昭不分昼夜,每每以奇兵出击梁军,最后击退梁军。李嗣昭又收复汾、慈、隰诸州。这期间,镇、定二州都以离开晋而归附梁,晋外无大国援助,内失数州,一年之中,孤城一再被困,最终得以渡过危机,李嗣昭拼力战敌的功劳最多。 

坚守潞州

天祐三年(906年),李嗣昭与周德威攻取潞州,招降丁会。李嗣昭被任命为昭义军节度使。梁派李思安带兵十万前来进攻潞州,并构筑夹城包围。梁太祖曾派人招降李嗣昭,李嗣昭斩杀了梁军来使,闭城坚守,坚持一年多,直到后唐庄宗攻破夹城。 

智胜梁军

梁、晋在胡柳大战,晋军战败, 周德威战死。后唐庄宗害怕了,想收兵回临濮。李嗣昭分析:“梁军已胜,时刻想着回去。我军如果收兵,让他们休息,他们休整后再出兵,我们拿什么去抵挡他们?我们该用精锐部队骚扰他们,乘他们人困马乏时,就可以胜他们了。”庄宗同意李嗣昭的看法。这时,梁军已经登上无石山,庄宗派李嗣昭从山北进攻,而自己则率领银枪军边冲边喊:“今日之战得山者胜!”银枪军争先恐后地登山。梁军见势慌忙下来,到山的西侧布阵,晋军从上向下发动猛攻,梁军大败。 

暂知幽州

因周德威在胡柳战役中战死,李嗣昭权任幽州知府,数月后离任,由李绍宏代职。李嗣昭临行时,幽州人号哭不已,闭关挽留,李嗣昭只得深夜出发才得以离开。 

受伤去世

天佑十九年(922年),李嗣昭跟随后唐庄宗在望都攻击契丹。庄宗被契丹重重包围,李嗣昭率三百骑兵突围救出庄宗。这年,庄宗派阎宝到镇州攻击张文礼,阎宝战败。庄宗派于是李嗣昭代替阎宝。镇州兵掠夺九门。李嗣昭用奇兵袭击。眼看镇军快被击败,尚有三人隐藏在破墙后反击。李嗣昭驱马射敌,不幸反被敌人射中头部。李嗣昭一看箭袋,已没有箭簇,就忍痛从头上拔下那枚箭,射死一敌人,返回营地,当即去世。 

家庭成员

义父:李克用

养父:李克柔

妻子:杨氏

:李继俦、李继韬、李继忠、李继能、李继袭、李继远,均是夫人杨氏所生。 

历史评价

《旧五代史》:“虽形貌眇小,而精悍有胆略,沉毅不群。”、“嗣昭以精悍勤劳,佐经纶之业,终没王事,得以为忠”。 


查看更多>>

李存勖

人物生平

智勇少年

李存勖是李克用与贞简曹皇后的长子。 他自幼擅长骑马射箭,胆力过人,为李克用所宠爱。少年时随父作战,11岁就与父亲到长安向唐廷报功,得到了唐昭宗的赏赐和夸奖。 

文武双全

李存勖成年后状貌雄伟瑰丽,得习《春秋》,豁达通大义,并勇敢善战,熟知战略要术。又喜爱音乐、歌舞、俳优之戏,旁人多有异谈。当时,军阀混战、占据河东的李克用常被控制河南的朱全忠(即梁太祖朱温,即位后改名朱晃)牵制围困,兵力不足,地盘狭小,非常悲观。 

李存勖劝说其父:“朱全忠恃其武力,吞灭四邻,想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亡。我们千万不可灰心丧气,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李克用听后大为高兴,重新振作起来,与朱全忠对抗。 

即位晋王

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勖于同月袭晋王位。办完丧事,他就设计捕杀了试图夺位的叔父李克宁,并率军解潞州(今山西上党)之围。李存勖认为潞州是河东屏障,没有潞州对河东不利,所以他立即率军从晋阳出发,直取上党,乘大雾突袭围潞州的梁军,大获全胜。李存勖的用兵之奇使梁太祖朱全忠大惊,他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  

潞州围解,河东威振,控制镇州的王镕和控制定州的王处直见形势骤变,也动摇了附梁的信心,竟和李存勖结成联盟共同对付后梁。后梁为了保护河北,不惜一切,出兵再战,于是双方在柏乡又展开了一场血战。柏乡之役,晋军有周德威等三千骑兵和镇州、定州兵;梁军有王景仁率的禁军和魏博兵八万。梁军守柏乡、以逸待劳,在地形、兵力、装备几方面处于优势;而晋军是骑兵,机动性和进攻能力大,对梁军构成威胁。战役开始,李存勖采用周德威建议,引诱梁兵出城,聚而歼之,晋军主动后撤。梁军主将王景仁果然上当,倾巢而出。晋军抓住机会,以骑兵猛烈突击梁军,周德威攻右翼,李嗣源攻左翼,鼓噪而进。这时晋军李存璋率领的骑兵大队也赶上,梁军丢盔弃甲,死伤殆尽。这一仗,使梁军丧失了对河北的控制权,之后,朱全忠一听晋军就谈虎色变。而李存勖却进一步安定了河东局势,他息兵行赏,任用贤才,惩治贪官恶吏,宽刑减赋,一时河东大治。

建立后唐

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仁恭(刘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他将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务。

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河北高邑县)打败了朱全忠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接着又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捉,押回太原。 三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 

923年四月,他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大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 同年十二月灭梁,统一北方。经过十多年的交战,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亲的遗命。

宠信伶人

李存勖是战场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称帝后,他认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不再进取,开始享乐。他自幼喜欢看戏、演戏,即位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不理朝政,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

至于宠信伶人,李存勖更是花样迭出,本来他从小就喜爱音律,爱看伶人演戏。称帝前,就曾任命伶人做官以致贻误战机。灭梁之后,原被梁军俘获的伶人周匝见到李存勖,向他保举曾保护他的后梁教坊使陈浚做一郡长官,李存勖见到周匝,异常欢喜,对周匝保举的陈浚连人也不看立即应允。由于李存勖的宠信,伶人们出入宫廷内外,傲视戏弄贵族大臣。众人气愤之余又不敢向李存勖告状,有的甚至反过来巴结伶人,以保求富贵。四处的节度使们也争相重金行贿。伶人中为害最深的就是景进。李存勖想知道宫外之事就问景进。景进由此大进谗言,干预朝政,文武大臣对他都很畏惧。同时伶人与贪官污吏又相互勾结,不但使朝廷日益腐败,还陷害忠臣良将,鱼肉百姓,搜刮民财。李存勖还用伶人做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置身经百战的将士于不顾,而去封身无寸功的伶人当刺史。此外,李存勖还下令召集在各地的原唐宫太监,把他们作为心腹,担任官中各执事和诸镇的监军。将领们受到宦官的监视、侮辱,读书人也断了进身之路。李存勖用人不当,直接将自己推上了灭亡之路。

但是,伶人中也有个别忠直的,敬新磨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有一次,李存勖在宫中看戏,忽然兴致盎然,戏瘾勃发,于是登台和戏子敬新磨一起表演,并且为自己起了个艺名叫“李天下”。李存勖完全不顾为君之尊,边唱边演,恰然自得,玩得不亦乐乎,竟然忘乎所以,四处张望喊道:“李天下!李天下在哪儿?”此时,敬新磨毫不犹豫地上去便扇了他一个耳光,李存勖被打得发蒙,脸色大变,侍从和伶人们都惊恐不已,一起将敬新磨捉住,责问他:“为什么打皇帝的耳光呢?”敬新磨说:“李天下只有一个人啊,还呼喊谁呢?”(你一个小小的演员,竟敢直呼当今皇帝李天下的名讳,这也是你能随便叫的吗?难道想造反吗?可能是敬新磨入戏太深了,竟然忘了眼前这位被自己扇耳光的就是皇帝。)于是大家一听都笑了,李存勖也转怒为喜,看到敬新磨对自己忠心耿耿,不但没有治他的罪,反而重赏了敬新磨。 

李存勖喜欢打猎,但又常常踏坏庄稼。一次在外围打猎时当地县令上前劝谏:“陛下,凡是拥有国家的人都应该爱民如子,以民为立国之本。不应该为图一时快乐而践踏农田,伤害民心。陛下如同万民父母,怎么能这样做呢!”

李存勖听了大怒,命人将他绑了起来,想砍头问罪。敬新磨和其他伶人见状赶忙上前扭住县令,佯装斥责道:“你身为县令,对下可以驱使百姓。既然知道陛下喜欢打猎,就应该多多留出空地,怎么又让百姓在这里锄地劳作,妨碍陛下的鹰犬飞走呢?现在犯了错又不能自责,反而敢对陛下乱说,我看你是该死啦!”

众伶人听了都跟着笑了,李存勖知道是自己的错,听了这种反话,怒气消了大半,一会儿又下令释放了县令。

死于非命

公元926年,李存勖听信宦官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另一战功卓著的大将李嗣源也险遭杀害。是年三月,李嗣源在将士们的拥戴下,率军进入汴京,准备自立为帝。李存勖得讯忙拿出内府的金帛赏给洛阳的将士,逼他们开赴汴水。军到中牟县,听说李嗣源已进入汴京。李存勖知道大势已去,急返洛阳,路上兵士逃走一半。回到洛阳后,他试图抵抗李嗣源的进攻。四月,李嗣源先锋石敬瑭带兵逼进汜水关(河南荥阳汜水镇),李存勖决定自己率军去扼守。丁亥日,军队按照他的命令在宫门外等候出发,李存勖正用早餐。这时,被提升为从马直(李存勖亲军)指挥使的伶人郭从谦趁军队都调到城外候命之机发动兵变,带着叛乱的士兵乱杀乱砍,火烧兴教门,趁火势杀入宫内,在混乱中射死了前来带领侍卫抵抗的李存勖。李嗣源攻入洛阳,派人从灰烬中找到了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尸骨,葬于雍陵。李嗣源自己又当上了皇帝。

李存勖死后,谥号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

人物成就

为政举措

徇刑魏博卫滑诸郡县令

王室构屯,七庙被陵夷之酷;昊天不吊,万民罹涂炭之灾。必有英主奋庸,忠臣仗顺,斩长鲸而清四海,廓ビ寝以泰三灵。予位忝维城,任当分阃,念兹颠覆,讵可晏安。仗桓文节制之规,问羿浞凶狂之罪。逆温砀山佣隶,巢孽馀凶。当僖宗奔播之初,我太祖扫平之际,束身泥首,请命牙门,包藏奸诈之心,惟示妇人之态。我太祖俯怜穷鸟,曲为开怀,特发表章,请帅梁汁。才出萑蒲之泽,便居茅社之尊。殊不感恩,遽行猜忍。我国家祚隆周汉,迹盛伊唐,二十圣之镃 基,三百年之文物,外则五侯九伯,内则百辟千官。或代袭簪缨,或门传忠孝,皆遭陷害,永抱沈冤。且镇定两藩,国家巨镇,冀安民而保族,咸屈节以称藩。逆温唯仗阴谋,专行不义,欲全吞噬,先据属州。赵王特发使车,来求援助。予情惟荡寇,义切亲仁,躬率赋舆,赴兹盟约。贼将王景仁将兵十万,屯据柏乡。遂驱三镇之师,授以七擒之略,鹳鹅才列,枭獍大奔,易如走坂之九,势若燎原之火。僵尸仆地,流血成川。组甲 雕戈,皆投草莽;谋夫猛将,尽作俘囚。群凶既快於天诛,大憝须悬於鬼录。今则选搜 兵甲,简练车徒,乘胜长驱,翦除元恶。凡尔魏博邢洺之众,感恩怀义之人,乃祖乃孙,为圣唐赤子,岂徇虎狼之党,遂忘覆载之恩。盖以封豕长蛇,凭陵荐食,无方逃难,遂被胁从。空尝胆以衔冤,竟无门而雪愤。既闻告捷,想所慰怀。今义旅徂征,止於招抚。昔耿纯焚庐而向顺,萧何举族以从军。皆审料兴亡,能图富贵,殊勋茂业,翼子贻孙,转祸见几,决在今日。如能诣辕门而效顺,开城堡以迎降,长吏则改补官资,百姓则优加赏赐,所经诖误,更不推穷。三镇诸军,已申严令,不得焚烧庐舍,剽掠马牛。但仰所在生灵,各安耕织。予恭行天伐,罪止元凶,已外归明,一切不问。凡尔士众,咸谅予怀。

平魏博令

我国家列爵疏封,皆循旧制,建藩维而命宗子,锡茅社以报功臣。惟兹魏邦,缵乃旧服。自逆温肇乱,天下分离,谋害忠良,窥觎藩翰,遂使公侯之国,鞠为蛇虺之场。朱友贞蕞陋馀妖,人神共弃,不量其力,谓秦无人,尚为贻厥之谋,巧设兼并之计,改张节制,分割山河,连薨皆弊於诛求,编户不安於闾井。且人为邦本,君乃民天,既兴虐我之谋,须起 徯予之叹。遂至桓桓列校,扰扰齐 甿,奋白梃以捐生,洁壶浆而望主。予叨居阃政,誓复圣唐,永念生灵,尝生轸恻,睹兹残弊,尤切疚怀。昨百姓三军,请予兼领,奸凶在近,镇抚尤难,赖尔众多,共宣忠力。切以军府变更之后,人情易动难安,将务辑宁,须严法令。凡讹言谤议,残物害人,结党连朋,抵刑犯禁,如当纠告,法固难容。凡尔蒸人,勉其自励。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文学成就

李存勖,其祖、其父皆一介武夫,剽悍勇武则有之,然似与文采无涉,而将门之子的李存勖却精通音律,雅好词赋,文采昭然。他不仅喜欢写词,而且好像不喜欢依现成词谱去填,而是自己作词自己谱曲。清人所编的《词学全书》见到署名唐庄宗的词有三首:《一叶落》、《阳台梦》和《忆仙姿》,都是作为词谱的范词,不仅声调和谐,凄恻感人,而且都注明庄宗自制曲。其他作品还有:徇刑魏博卫滑诸郡县令和平魏博令。

一叶落

一叶落,搴珠箔,此时景物正萧索。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往事思量著。

阳台梦

薄罗衫子金泥缝,困纤腰怯铢衣重。笑迎移步小阑丛,亸金翘玉凤。娇多情脉脉,羞把同心捻弄。楚天云雨却相和,又入阳台梦。

忆仙姿(又名如梦令)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忆别伊时,和泪出梦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歌头·赏芳春

赏芳春,暖风飘箔。莺啼绿树,轻烟笼晚阁。杏桃红,开繁萼。灵和殿,禁柳千行斜,金丝络。夏云多,奇峰如削。纨扇动微凉,轻绡薄,梅雨霁,火云烁。临水槛,永日逃繁暑,泛觥酌。露华浓,冷高梧,凋万叶。一霎晚风,蝉声新雨歇。惜惜此光阴,如流水。东篱菊残时,叹萧索。繁阴积,岁时暮,景难留。不觉朱颜失却,好容光。且且须呼宾友,西园长宵。宴云谣,歌皓齿,且行乐。

人物评价

时人评价

朱温:“生儿子就应当生李亚子这样的!李克用虽死犹生,我的儿子们与之相比,都是些猪狗之类无用的东西!” 

“我经营天下三十年,没想到太原余孽更加厉害如此!我看他的志向不小,老天爷夺走了我的寿命,我死,几个儿子都不是他的对手,我没有安葬的地方了!” 

王彦章:“亚子不过是一小鸡崽儿而已,有什么好担心的!” 

后人评价

薛居正:“庄宗以雄图而起河、汾,以力战而平汴、洛,家仇既雪,国祚中兴,虽少康之嗣夏配天,光武之膺图受命,亦无以加也。然得之孔劳,失之何速?岂不以骄于骤胜,逸于居安,忘栉沐之艰难,徇色禽之荒乐。外则伶人乱政,内则牝鸡司晨。靳吝货财,激六师之愤怨;征搜舆赋,竭万姓之脂膏。大臣无罪以获诛,众口吞声而避祸。夫有一于此,未或不亡,矧咸有之,不亡何待!静而思之,足以为万代之炯诫也。” 

欧阳修:“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当他势力最鼎盛的时候,任何一个天下豪杰,没有一个可以和他争雄;到了他势力最衰弱的时候,数十个戏子围困住他,而人死了国亡了,被天下人笑话。”

洪迈:“唐庄宗和梁朝军队在黄河边上互相争战,打得难分难解,梁朝大将王檀乘虚袭击晋阳。城中没有准备,有多次几乎失陷,全仗着安金全率领子弟们在城内击退敌兵,石君立率领昭义节度使派来的军队在城外击破敌人,晋阳城才得以保全。可是唐庄宗因为计策不是自己制订的,对安金全等人的奖赏都没有施行。后来曹操终于统一了天下,而庄宗尽管灭掉了梁朝,可是转眼灭亡,考查他们平时的行为,就可大概看出端倪了。” 

何去非:“后唐武皇假平仇之忠义,发迹阴山,转战千里,奄践汾晋。及其子庄宗,以兵威霸业,遂夷梁室而王天下,可谓壮矣。然天下略定,强臣骄卒遂至不制,一倡而叛之。不及反顾,而天下遂归于明宗。至于末帝所以失天下者,犹庄宗也。夫以新造未安之业,而有强臣骄兵以乘其失政,其能自立于天下乎?晋人挟震主之威,乘衅而起,君父契丹,假其兵力以收天下,易若反掌。一朝嗣主孱昏肆虐,而北人骄功恃强,殚耗天下不足以充其要取之欲,乃负反之。及其所以蒙祸辱者,不可胜言。观其所以自托而起者如此,则晋安得而后亡哉?汉祖承兵戈扰践之余、生灵无所制命,起视天下复无英雄,慨然投袂而作者,乃建号而应之。而天下之人无所归往,亦皆俯首听役于汉。然一旦委裘,而强臣世室已不为幼子下矣。故不胜其忿,起而图之,侥幸于一决。而周人抗命,卒无以御之,而至于亡。周之太祖、世宗,皆所谓一时之雄。而世宗英特之姿,有足以居天下而自立者。然降年不永,孺子不足当天之眷命。而真人德业日隆,已为天下之所归戴,则其重负安得而不释哉?由是观之,自梁以迄于周,其兴亡得丧,世祀如此,安足怪哉?皆有所以必至之理也。又尝究之,若唐之庄宗与夫末帝,皆以雄武壮决转斗无前,摧夷强敌,卒收天下而王之,非夫孱昏不肖者也。然明宗之旅变于邺下,晋祖之甲倡于并门。彼二王者,乃低摧悸迫,儿女悲涕,垂颐拱手,以需死期,无复平日万分之一者,何也?有强臣骄兵以制其命。唯至乎此,始悟其身之孤弱,无以自救之也。” 

朱元璋:“所谓李天下,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和手下所有人都如此腐败糜烂,怎么会不灭亡?” 

严遂成:“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毛泽东:“康延孝之谋,李存勖之断,郭崇韬之助,此三人可谓识时务之俊杰。” 

轶事典故

三年河东变河西,先智后昏李存勖

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长子,小名亚子,幼时体貌出众,而且忠厚沉稳,喜欢独来独往,很受李克用的喜爱。十一岁时便跟随父亲出征作战,得胜后随父亲进见唐昭宗。昭宗见了他,非常惊讶:“这孩子真是长相出奇!”然后轻抚着他的背说:“小儿日后必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不要忘了为我大唐尽忠尽孝啊!”接着,昭宗又赏赐他翡翠盘等物。因为昭宗对李存勖说了一句“此子可亚其父”,意思是说使他的父亲成为亚军,超过其父,因而得名“亚子”。

李克用对聪明出众的李存勖寄予了厚望,一次,李克用出征凯旋而归,在上党(今山西长治)三垂岗打猎,岗上有唐玄宗庙,李克用便在庙前置酒,听伶人们奏乐,演奏的《百年歌》到了老年时期,声调极为苍凉凄苦,大家的心情很沉闷。这时,李克用却捋着胡子指着身边刚五岁的李存勖笑道:“老夫虽然壮志未酬,但二十年后,他肯定和我一样在此地征战,完成我的大业!”

渐渐长大的李存勖几乎是文武全才,善于骑马射箭,又精通《春秋》,喜欢音乐,懂音律,听戏演戏都很在行。称帝后与伶人同台演戏,还取了艺名“李天下”。

李存勖比起他的父亲来,谋略更胜一筹。李克用的部将多年随他征战,经常赏赐,加上他的姑息迁就,致使兵将骄悍,肆意扰民。李存勖比父亲看得远一些,请求父亲严肃军纪,李克用却置若罔闻,依旧听之任之。等到李克用病死后不久,李存勖便立即整顿军队,提高了战斗力。再如,幽州的刘仁恭是在李克用全力扶持下才得以占据幽州地区的,后来却反复无常,忘恩负义,李克用向他征兵时竟不发一兵一卒。等再次遭到朱温军队围攻时又厚着脸皮向李克用求援。李克用恨他毫无信用,不肯发兵。李存勖则劝父亲:“当时看天下形势,归顺朱温的有十分之八九,到当时黄河以北地区能和朱温对抗的只有我们和幽州、沧州了,而这两州朱温早就想吞并,如果我们不相救,日后就难有机会了。图大业者不应计较小恩怨,如今他有难,我去解救,他一定会感恩归顺于我,这是我们河东重振雄风的良机,千万不可错过。”李克用终于听从了儿子的话,出兵解了幽州之围,阻止了朱温势力的发展。还有一次,李克用与朱温争战居于下风,战事吃紧,李克用满脸愁容。李存勖就又分析形势劝说父亲:“凡事物都有盛衰的规律,我们三代尽忠于王室,纵使势力衰微无法报效也问心无愧。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如今朱温已经有了篡位之心,陷害忠臣,妄称神灵暗助。但依我看来,他已经走到了极点。父亲大人应当静心休养,等他衰退之时再趁机进军。不必这样轻易就沮丧忧愁。”李存勖说得句句在理,李克用听了儿子的话,忧愁尽散,又和大家一起举杯同乐。 

奇袭潞州

在李克用病死后,李存勖又充分施展了自己的谋略,不但除去内患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而且出奇兵在潞州大破梁军的夹城,让朱温慨叹不已。

初继晋王之位,李存勖并未锋芒毕露,而是静观其变。叔父李克宁受李克用的委托,掌握军政大权,起初李克宁协助侄子李存勖内外治理,但后来却在别人的怂恿下欲取而代之,加害李存勖。李存勖在危难时刻得到了父亲旧臣张承业的大力支持,最终果断地除掉了李克宁,地位初步稳固。然后,李存勖便集中力量对付梁军,机智果敢地解了潞州之围,给朱温一个下马威。

李克用死的时候,晋军与梁军对峙潞州,李存勖想立即出兵解围,有的人认为服丧期间不宜出兵,李存勖则对众人分析道:“敌人以为我们正在服丧,肯定不会出兵作战,况且又认为我年轻,刚刚接替父亲之位,肯定没有治国能力,更不用说领兵打仗了。这样,敌人一定会精神懈怠毫无防备,如果这时我们突发奇兵,先发制人,那一定会成功的。”说服了众人,李存勖立即整军出发,直扑潞州的梁军。部队出发后,路过三垂岗,不由得想起二十年前父亲在此地饮酒所说的那番话,李存勖异常感慨,暗下决心要将梁军彻底击溃。趁着漫天浓雾,率领周德威等将领分兵直捣梁军的营寨,梁军果然毫无防备,被李存勖杀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这次奇袭成功大大挫掉了梁军的锐气。朱温闻讯,惊讶得张大了嘴,半晌才挤出一句话来:“生儿子就应当生李亚子这样的!李克用虽死犹生,我的儿子们与之相比,都是些猪狗之类无用的东西。” 

得胜之后,李存勖回到了晋阳,也就是太原,紧接着又开始了系统的整顿改革。其实在他刚继晋王之位时就已开始了,先任命李存璋为河东马步都虞侯兼军城使,负责整顿军纪。李存璋立即部署,打击扰乱军纪的将士,诛杀了几个首领,没过几天,军纪大振,百姓们拍手称快。等破了潞州之围,李存勖又进一步全面整顿,不仅是军纪,而且涉及政治与经济各个方面。命令各州县保举贤良之人充任官吏,罢黜地方的贪官污吏。同时减轻人民的租赋税收,抚恤孤儿与老人,为民平反冤狱严厉打击盗贼。李存勖身体力行,每当路上遇到饥寒的百姓,就下马亲自慰问。从此,河东地区民心依附,百姓开始安居乐业。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为李存勖的作战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对于军队的整顿更是重点,为提高战斗力,他制定了严格的军律,下令骑兵在见到敌人之前不准乘马,步兵和骑兵战斗部署已定时,必须保持严整的队形和阵式,不得随意跨越防区地界,以防止发生混乱,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分路进军时,到达集结地的时间不得延迟,违者斩首。这次改革收到了极大的效果,三军将士作战都勇猛向前,以一当百。同时,李存勖还将自己的音乐才能用于军队,自写歌词,自谱曲子,让将士一起放声高唱,称为御制军歌,作战前不论上一次是胜是败,都要齐唱军歌,所以将士们在作战时都忘掉了生死,唱歌打仗可算是李存勖用兵之一绝。在加上河东兵都穿着黑衣,铠甲也用黑衣包裹,所以被称为“鸦军”。不过,他们唱的军歌肯定比乌鸦唱得好听。

经过努力,不但军队的战斗力大增,经济实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李存勖的力量比父亲李克用时要强很多,所以才能在和朱温的对抗中逐渐地占了上风,为日后夺取山东,灭掉后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李存勖便和后梁展开了对黄河以北地区的争夺。河北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占据了河北,向西就可以攻击河东,向南则可以压服后梁。当时的河北地区主要有三支割据势力:王镕占据镇州(今河北正定),为成德节度使,王处直据有定州(今河北定县),为义武节度使,刘守光在幽州(今北京城西南),为卢龙节度使。三人当中,刘守光的势力最大,而王镕和王处直较弱。朱温称帝建立后梁时,三镇为保持自己的割据势力,均表示臣服归顺。而李克用也极力拉拢三镇,想趁机将河东的势力扩张到河北。

王熔和王处直由于不满朱温的猜疑与滥杀,反梁而投向了河东,朱温发兵征讨,王镕和王处直急忙向李存勖请求援兵。李存勖立即派周德威率兵作为先锋出发相救,自己亲率大部队随后增援。中途俘获了梁军士兵,得知朱温派兵遣将时曾经下令:“镇州就算是用铁铸成的,也要给我拿下来!”李存勖为激励两州将士死守的决心,派人将俘虏送到了镇州和定州。后来两军在柏乡一带展开激战,周德威与其他将领奋勇冲杀,机智调兵,最终大败梁军,取得了柏乡大战的胜利。

后来,幽州的刘守光在囚禁父亲刘仁恭夺取节度使之位后,发兵攻打镇、定地区,李存勖率军救援,而朱温则应刘守光的请求趁机再次和河东军开战,由于柏乡惨败的阴影还没有忘记,进军路上心情暴躁,以致于交战之前就杀死了几个文官,勇将李思安也被斩首。朱温自己泄了些怨气,但却使部下心神不宁,导致又一次惨败。还未碰上晋军,就有流言说晋军大部队已经铺天盖地而来。朱温如惊弓之鸟,竟丢下自己的行营大帐,奔逃到枣强(今河北枣强),与大将杨师厚一起攻城,因为守军抵抗,在攻陷后梁军竟血洗该城。河东的援兵在李存审的率领下,仅以几千人对付朱温的强兵五万。李存审在夜里先以数百名骑兵突袭梁军,朱温不敢恋战,又烧大营逃命。惊慌之中又迷失了方向,走错了路。跑出一百五十里后才发现。对滥杀成性的朱温早已恨之入骨的河北人民听说梁军又来,纷纷拿起武器到处袭击梁军,有的在地里劳动的农民也举着锄头痛击梁军。朱温这次败退,因为并没有和河东军主力交锋,所以更觉得窝火,结果一病不起,退回之后被儿子杀死。

朱友圭杀父继位后,众兄弟都不服,特别是朱温和张惠所生的朱友贞,身为嫡子,更是打起了“除凶逆,复大仇”的旗号,联合魏博节度使杨师厚兴师问罪。在杨师厚的帮助下,朱友贞得到宫中禁军的配合,最后杀死朱友圭,夺取了皇位。在五代时期,他是通过兵变夺取皇位的第一个人,从此为以后的兵变提供了效仿的先例。

但朱友贞并没有遏止后梁衰亡的趋势,相反,却加强了这种趋势。朱友贞重用为他夺取帝位出谋划策的赵岩,而且赵岩又是父亲朱温的女婿,关系亲密。但赵岩没有治国之才,只会弄权乱政,败坏风气。中央政治被他们弄得腐败了,一些老臣在他们的纵容下横行霸道,基层的官吏更是敲诈剥削,任意加重百姓的负担。朱友贞不善用人,派朱友能任陈州刺史,朱友能却只会横行乡里,纵容下属骚扰百姓,最终逼出了陈州农民起义。起义虽然被镇压,但说明后梁统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本来陈州是后梁的财赋重地,当初朱温能称霸中原,打败并消灭秦宗权,正是靠张全义经营陈州,全力供应才得以实现的。朱友贞却反其道而行之,这又怎么不加速自己的灭亡呢?

扫灭刘守光

就在后梁矛盾重重国势日益衰微之时,李存勖却步步得胜,集中力量灭掉了刘守光。 刘仁恭在朱温灭唐之前取得了沧州,便命长子刘守文为沧州节度使,接着进兵镇州和定州与魏博,被朱温打败后向李克用求救。朱温领兵大举进攻沧州,刘仁恭由于兵少,竟命令男子十五岁至七十岁的全部自备粮食和武器参军,男子的脸上刺“定霸都”三个字,士人则在臂上刺“一心事主”四个字,以防止逃亡。共得兵二十万,但战斗力很差。沧州被围困得出现了吃土吃人的惨相,最后由于梁将丁会降晋,削弱了梁军,加上朱温急于称帝而退兵,刘仁恭才得以维持其势力。但回到幽州后,刘仁恭却一下子昏庸起来,在西边大安山修建宫殿,广招美女,醉心于声色之中,又召僧道炼长生不老之药。儿子刘守光在后梁军再次侵扰时趁机领兵进入幽州城,派人将父亲抓回来,囚禁在幽州城。刘守文从沧州起兵讨伐大逆不道的弟弟。最后被心狠手辣的弟弟杀死。在刘守光妄自尊大,想要当北方的盟主的时候,李存勖便施了骄兵之计,和王熔、王处直一起尊刘守光为“尚父”,但刘守光并不满足,最后竟登基称帝。在刘守光派兵南下时,李存勖便趁机派周德威端了他的老巢,将刘守光和父亲刘仁恭一并抓获,押回河东处死。一对反复无常的父子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李存勖至此完成了父亲交给的一支箭的任务,灭掉幽州和沧州后,李存勖便扫除了后顾之忧,在他正要南下夺取魏博时,恰好魏博发生了兵变,李存勖借势出兵,唾手而得魏博。从而使河东的势力逼近了后梁的生命线:黄河。

南下攻梁

朱友贞得帝位全赖杨师厚相助,因此对杨师厚大加封赏,封邺王,加中书令衔。杨师厚手握重兵,权倾朝野,日久渐生异心。谁知未来得及行动便重病染身,一命归西了。这倒使朱友贞大快其心,还在宫中摆宴庆贺。然而,赵岩的几句话却使后梁丧失了河北重地。赵岩劝朱友贞趁杨师厚病死军中无主的机会,将魏博镇一分为二,削弱其力量,以免后患。朱友贞便下诏将魏博镇分成天雄和昭明两个镇,天雄镇仍在魏州,昭明镇则在相州(今河南安阳),然后将财物和将士均分给两镇。为防止发生变乱,先派兵北上监视,实为伺机平叛。魏州将士世代据守本地,不愿奔走他乡,于是发生了兵变,并向李存勖投降,李存勖见此良机,不禁大喜,连忙亲自领兵赶赴魏州,立即捕杀了兵变的头目八人,斩首以威慑兵变将士。同时又将杨师厚的亲兵收为自己的亲兵,以示恩宠。然后又下令严惩扰民的士卒,整顿军纪。

安定魏博内乱之后,李存勖率兵与刘寻展开了决战。刘寻在梁将当中是最有智谋的,在魏县(今河北魏县东南)受挫后,认为晋军的主力集中于魏州,其大本营晋阳(今山西太原)必定空虚,便想用奇兵直捣河东的腹心,再回头取镇州定州,然后平定河北地区。刘寻为迷惑晋军,让人做了许多草人,然后在草人的手上绑上旗子捆在驴背上,驴往返活动在城墙上,就像人在城墙上活动一样,自己则率领主力秘密地去奇袭晋阳。李存勖知道刘寻用兵诡诈,号称“一步百计”,见好几天刘寻不出战,便派人侦察实情。得知刘寻已经弃城而去时,料到他必定袭击晋阳,因为他知道刘寻擅长袭击,不擅长决战的弱点。李存勖立即派骑兵从后边急追,同时派将日夜兼程走大路赶回晋阳做防守准备。

刘寻这次偷袭并未成功,先是途中遇上阴雨天气,太行山本来就险要,加上雨天更是泥泞难行,士卒因腹泄及脚肿而死亡的高达百分之二三十之多。后又得知晋阳已有准备,只好转兵突围,想东进占领临清(今河北临西),切断晋军的粮草供应线。但晋将周德威此时已经领兵来增援,绕过刘寻军队抢占了临清,同时对刘寻又形成了夹击之势。刘寻退居莘县(今山东莘县)坚壁不出,想伺机再动。梁末帝朱友贞不懂军事,反而下诏催促刘寻速战,刘寻上报情况,认为晋军善于骑射,不宜速战,请求增发军梁,以便持久抵抗。朱友贞却斥责刘寻要粮不是破敌,而是“疗饥”,还派了宦官到前线督战。

刘寻固守半年之后,李存勖为诱其出战,放言要回晋阳,刘寻以为有机可乘,便领兵出战,在晋军优势兵力夹击之下,七万梁兵大部分被歼,刘寻和几十个骑兵逃脱。李存勖乘胜追击,扩大战果,除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外,河北之地全部占领。

李存勖占据了河北地区之后,又经过长达七年的战争,与尚有实力的后梁军队争夺黄河沿岸各个战略要点,时间之所以这么长,重要原因之一是北边的契丹常常南下骚扰幽州等地,威胁河东的安全,李存勖不得不北向抗击契丹,击败契丹势力后再整顿休息补充物资和兵员,无形之中灭后梁的时间便拖延了很长时间。还有后梁的大将王彦章等人勇猛善战,更增加了灭梁的困难。但是李存勖最后还是果断地出奇兵奔袭后梁首都,灭了这个宿敌。最终将父亲李克用所交付的三支箭的任务全部都完成了。同时增加也建立了后唐,登上了帝位 。

家庭成员

后妃

刘皇后:妾室,立为皇后。 

韩淑妃:正室,册为淑妃。 

伊德妃:妾室,册为德妃。 

昭仪侯氏

昭容夏氏

昭媛白氏

出使美宣邓氏

御正楚真张氏

司簿德美总氏

侍真吴氏

懿才王氏

咸一韩氏

瑶芳张氏

懿德王氏

宣一马氏

兄弟

永王李存霸

邕王李存美

薛王李存礼

申王李存渥

睦王李存乂

通王李存确

雅王李存纪

李存矩

子女

亲子

魏王李继岌

守王李继潼

光王李继嵩

真王李继蟾

川王李继嶢

义子

归德节度使李绍荣(原名元行钦) 

宣武节度使李绍安(原名袁象先)

枢密使李绍宏(原姓马)

郑州防御使李绍琛(原名康延孝)

平王李绍崇

卢龙节度使李绍斌(原名赵行实,后名赵德钧)

泰宁节度使李绍钦(原名段凝)

保义留后李绍真(原名霍彦威)

洺州刺史李绍能(原名米君立)

齐州防御使李绍虔(原名王晏球)

河阳节度使李绍奇(原名夏鲁奇)

南东道节度使李绍珙(原名刘训山)

贝州刺史李绍英(原名房知温)

护国节度使李继迁(原名朱友谦)

忠武节度使李绍琼(原名苌从简)

金枪指挥使李继璟(原名李从审,为后唐明宗李嗣源长子)

匡国节度使李绍冲(原名温韬)

查看更多>>

李存信

人物生平

李存信早年为牧羊奴,因为聪慧机敏而多计谋,通晓四夷语言,能识别六蕃书,善于战事,懂得兵势,成为沙陀军李国昌的亲信。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后,唐僖宗赦免李克用叛乱之罪,命其率军入关勤王。李克用于是率领大军进入关中,平定黄巢起义。李存信一直跟随作战,屡有功勋,被李克用收为义子,赐名李存信,在十三太保中排行第四。大顺元年(890年),累功迁至马步军都指挥使,与李存孝击张浚军于平阳。

当时李存孝骁勇冠绝,军中皆对他退让,惟独李存信与他争功,因此互相厌恶对方,形同水火。及至其后平定潞州,李存孝以其此军功冀望领节度,既而康君立被授旄钺,李存孝因而大怒,大肆剽掠潞州居民,烧毁城中房屋,言发流涕,怀疑李存信排斥自己之原故。次年,李存孝取得邢、洺二州,李克用授与他节钺。李存孝忧虑李存信离间,意欲立下大功以胜存信,屡次向李克用请兵,又请求兼任镇、冀二州,因李存信进行离间,李克用不准许。大顺二年(891年),李克用大举侵略山东地区,以李存信为蕃汉马步都校,李存孝听闻后大怒,李克用又下令李存信取代他,李存孝因而谋叛。

李存孝既诛,以李存信为蕃汉都校。跟从李克用讨伐李匡俦,招降赫连铎、白义诚,以军功检校右仆射,又跟从李克用入关讨伐王行瑜,加为检校司空,领郴州刺史。

乾宁三年(896年),宣武节度使朱温攻打兖州泰宁军节度使朱瑾及郓州天平军节度使朱瑄,两人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派遣李存信假道魏博,屯兵于莘县,与朱瑄合势以抵抗宣武军。朱温以为大患,遂遣使离间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因李存信军纪不严,屡次劫掠魏博居民,激怒了罗弘信,遂与朱温结盟,乃出兵三万以攻河东军。李存信敛众而退,为魏博军所薄,丢弃辎重,退保洺州,损失两、三成军士。李克用大怒,出师进攻魏博,屠杀陷落的诸邑。五月,李存信驻军于洹水,宣武军将领葛从周、氏叔琮到来援魏博军,李存信与李克用之子铁林都将落落遇宣武军于洹水以南,宣武军为陷马坎以等待,李存信战败,落落被擒杀。 九月,李存信打败葛从周于宗城,乘胜至魏州的北门。

四年(897年),听闻兖州、郓州皆陷落,乃班师回河东。八月,跟从李克用讨伐燕王刘仁恭,大军驻扎安塞,结果因醉酒误事,被刘仁恭的大将单可及和杨师侃击败。李克用大怒,严词责备李存信,将杀之。李存信惧怕,顿首谢罪,险遭不测。

晚年

自此以后,李存信锐气全无,经常称病,不再随从李克用出战。李克用以兵权授与李嗣昭,只封李存信为右校。天复二年(902年)十月,因病死于晋阳,死时41岁。


查看更多>>

李存进

人物生平

李存进少年习武,有勇名,李克用攻破朔州时,投军,被赐名为李存进,收为养子。此后,跟随李克用四出征战,入关中击破黄巢起义军,皆有功劳,被任命为义儿军使,901年,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出军攻击河东,猛攻太原,被李克用的大将李嗣昭和李嗣源击败,时任雁门都指挥使的李存进也在洞涡击败敌军,朱全忠撤退。

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继位为晋王,与后梁军战于柏乡,李存进颇有功劳,升任行营马步军都虞侯,历任慈、沁二州刺史。李存勖得到魏博后,任李存进为天雄军都部署,负责管理后梁降兵,李存进一切以法,人有犯者,必定枭首磔尸于市,因此魏博军悄不敢冒犯。李存勖与后梁夹河苦战,李存进又有战功,升为振武军节度使。当时,晋军据守德胜城,分为南北两寨,其中以小舟来往联系,官兵颇以为劳,李存进遂以苇笮建造舰船作为浮桥,往来非常方便。李存勖大喜,解衣以赐之。

921年,成德军发生内乱,牙将张文礼杀死节度使王镕,投降后梁,李存勖命马军前锋都指挥使史建瑭率兵讨伐,张文礼惊悸而死,其子张处瑾继位,史建瑭攻克赵州,在进攻镇州时中流矢死,李存勖又命天平节度使阎宝率兵再攻,阎宝击破成德军,恃胜轻敌,很快被成德军队打败,阎宝愤愧而死。接到败报,李存勖派出昭义节度使兼中书令李嗣昭率军讨伐,李嗣昭大败成德军队,但也中流矢死,李存勖再以天雄马步军都指挥使、振武节度使李存进为北面招讨使,率军攻击镇州。李存进扎营于东垣渡,但当地土质松软,无法筑垒,只能伐木为栅,早晨,李存进命骑兵向镇州出发,自己守营,因轻敌派大部人马出营放牧,张处瑾侦知李存进无备,立命其弟张处球率军七千前来袭击。

战死沙场

当时,晋军的骑兵正向镇州出发,但双方异道而过,未能相遇,张处球直接杀到东垣渡口,李存进仓促之下,率领十余人出营格斗,将成德军击退,晋军步兵逐渐汇集,骑兵也闻讯从途中返回,两面夹击,张处球的七千人马全军覆没,只身逃走,但李存进也英勇战死于桥上。消息传出,李存勖十分悲愤,追赠李存进为太尉。


查看更多>>

李嗣本

人物生平

嗣本少事武皇,为帐中纪纲,渐立战功,得补军校。乾宁中,从征李匡俦为前锋,与燕人战,得居庸关,以功为义儿军使,因赐姓名。从讨王行瑜,授检校刑部尚书,改威远、宁塞等军使。

五年,讨罗宏信于魏州,嗣本为前锋,师还,改马军都将。从李嗣昭讨王晖于云州,论功加检校司空。汴将李思安之围潞州也,从周德威军于余吾,嗣本率骑军日与汴人转斗,前后献俘千计,迁代州刺史。

六年,从攻晋、绛,为蕃汉副使都校。及武皇丧事有日,嗣本监护其事,改云中防御使、云蔚应朔等州都知兵马使,加特进、检校太保。

九年,周德威讨刘守光,嗣本率代北诸军、生熟吐浑,收山后八军,得纳降军使卢文进、武州刺史高行珪以献。幽州平,论功授振武节度使,号「威信可汗」。

十二年,后唐庄宗定魏博,刘鄩据莘县,命嗣本入太原巡守都城。

十三年,从破刘鄩于故元城,收洺、磁、卫三郡。六月,还镇振武。八月,契丹安巴坚倾塞犯边,其众三十万攻振武,嗣本婴城拒战者累日。契丹为火车地道,昼夜急攻,城中兵少,御备罄竭,城陷,嗣本举族入契丹。

有子八人,四人陷于幕庭。嗣本性刚烈,有节义,善战多谋,然治郡民,颇伤苛急,人以此少之也。

查看更多>>

李嗣恩

人物生平

因功赐名

李嗣恩,本姓骆,十五岁时就擅长骑射,在振武侍奉李克用。李克用坐镇太原时,李嗣恩被任命为铁林军小校。跟随李克用征讨王行瑜,因战功先后升为检校散骑常侍、突阵指挥使。李克用给他赐了姓名,并收他为义子。 

征战河西

天佑四年(907年),李嗣恩在河西追剿康怀英,解了汾州之围,因此被任命为检校司空,兼左厢马军都将。后因征讨王景仁有功,升为检校司徒。 

带伤建功

李嗣恩跟随李嗣昭去河中援救朱友谦,与后梁军队力战。李嗣恩射杀多人,但自己被槊击中嘴巴,可他还是继续作战。等到战役结束后,后唐庄宗李存勖亲自去查看他的伤情,并深切慰问勉励。李嗣恩因功晋封内衙马步都将、辽州刺史。 

从征刘鄩

天佑十二年(915年),李嗣恩跟随庄宗出兵魏州,因战刘鄩有功被升为天雄军都指挥使。刘鄩败退,准备进攻太原进而出兵乐平,李嗣恩前去追袭他。李嗣恩后发先至,先到晋阳。刘鄩听说李嗣恩先到了,于是又逃了。 

后刘鄩屯兵莘县,后唐军于莘县与刘鄩交战。莘县之战,李嗣恩因战功升为代州刺史兼石岭关以北都知兵马使,后又升为振武节度使。 

去世

天佑十五年(918年),李嗣恩在太原去世。天成初,后唐明宗李嗣源因李嗣恩的战功,下诏追封他为“太尉”。 

家庭成员

义父:李克用。

:李武八、李从郎。 

历史评价

《旧五代史》:嗣本、嗣恩皆以中涓之效,参再造之功,故可附于兹也。 


查看更多>>

李存璋

人物事迹

唐乾宁元年,李存璋从李克用讨伐幽州节度使李匡俦,改义儿军使,光化二年(899年)授泽州刺史。天复二年,云州都将王晖杀云州刺史,李克用遣李嗣昭讨之,李存璋随同前往。事后,李存璋改任教练使,检校司空。

后梁开平二年,李克用军攻击围困潞州的梁军时,李存璋率丁夫烧寨、破梁军夹营,开出两条通路,因功转任检校司徒。后梁乾化四年,李存璋迁汾州刺史,战败攻打慈州的后梁大将尹皓。

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后梁太祖趁晋阳空虚,遣大将王檀率兵 5万,自阴地关奇袭晋阳。李存璋闻讯率汾州兵驰援,入城固守,因功迁大同防御使、应(今山西应县)、蔚(今河北蔚县)、朔(今山西朔州)等州知兵马使。本年秋,契丹攻蔚州契丹主耶律阿保机遣使求索钱物,李存璋斩其来使。契丹兵逼云州,李存璋固守不退。武器不够,李存璋就把城中的古铁车熔铸为兵器,分给军士。契丹兵退后,李存璋因抵抗有功,加检校太傅,任大同军节度使,应蔚等州观察使。

李存璋不仅长于征战,而且善于辅政。李克用临死前,托嘱宦官张承业与李存璋辅佐其子李存勖。李存璋不负先主厚望,尽心辅政。他先协助李存勖整饬军纪。因李克用部下多为边地部民,恃功自傲,难以约束,再加之李克用为笼络军心,一贯姑息纵容,以至“蕃邦人多干扰廛市,肆其豪夺,法司不能禁”。李存璋时任河东马步都虞侯兼军城使,他抑强扶弱,严明法纪,“执其尤暴横者戮之,旬月间城中肃然。”他“弭群盗,务耕稼,去奸宄、息幸门,当时称其才干。”

同时,他献计献策,消除内患。李克用之弟李克宁倚重权势,阴谋废李存勖自立,以河东之地降梁。事情泄露后.李存璋与张承业等支持李存勖,捕杀李克宁及其党羽。

死后哀荣

后梁龙德二年(922年),李存璋病死干云州任上。后唐建立后,庄宗李存勖不忘李存璋辅弼征战之功,追赠太保,平章事。后晋高祖天福初(936年),追赠太师。


查看更多>>

符存审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符存审年轻时性格豪迈,足智多谋,喜谈兵事。他在乾符年间纠集豪强,保护乡里,后依附光州刺史李罕之。中和三年(883年),符存审随李罕之投奔河阳节度使诸葛爽,在河阳军中担任小校,多次与秦宗权的蔡州军作战,颇有战功。 

光启二年(886年),诸葛爽病逝,其子诸葛仲方被部将刘经拥立为藩帅。李罕之本欲趁机攻取河阳(治今河南孟州),结果却被刘经击败,只得退保怀州(治今河南焦作)。其部下将佐皆溃散。 符存审前往太原,投奔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李克用将符存审收为养子,赐姓为李,让他统领义儿军。 

累功进职

符存审性情谨慎笃厚,因而深受李克用宠信,常随军西征,累立战功,后随征云州防御使赫连铎。他亲冒矢石,率军死战,以致血流盈袖。李克用亲自为他敷伤,每日都要询问他的伤情。乾宁元年(894年),符存审担任晋军前锋,随李克用征讨幽州节度使李匡筹,并攻占居庸关(在今北京昌平)。 

乾宁二年(895年),符存审随军攻打邠州(治今陕西彬县),征讨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当时,邠州精兵都屯驻在龙泉寨,四面悬崖,易守难攻。符存审击退王行瑜,力取龙泉寨,因功加授检校左仆射。天复元年(901年),符存审又随李嗣昭征讨汾州(治今山西隰县),生擒刺史李瑭,进封左右厢步军都指挥使。 

天祐三年(906年),符存审进拜蕃汉马步副指挥使,与李嗣昭一同攻取潞州(治今山西长治),收降守将丁会,而后又随周德威大战夹城,加授检校司徒、忻州刺史,领蕃汉马步都指挥使。 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改元开平。但李克用拒不承认后梁政权,仍沿用唐朝天祐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相对抗。 

天祐五年(908年),李克用病故,长子李存勖袭任河东节度使、晋王。 天祐七年(910年),符存审进拜检校太保、蕃汉马步副总管。不久,李存勖命符存审留守太原,亲率晋军主力出征柏乡,取得柏乡大捷。天祐八年(911年)三月,符存审接替李存璋,出镇赵州(治今河北赵县)。 

屡破梁军

主词条:幽州之战、魏州之战、幽州保卫战、胡柳陂之战、同州之战

天祐九年(912年),梁太祖朱温攻打蓚县(治今河北景县),符存审与史建瑭、李嗣肱率军赴援。他屯兵下博桥(在今河北衡水北),用计突袭梁军大营,逼得朱温烧营遁走,因功遥领邢、洺、磁三州团练使。天祐十二年(915年),晋王李存勖因魏博镇叛梁归附,命符存审率前锋占据临清(治今河北临西),趁机进兵河北,坐镇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东北)。符存审屯兵魏县,与刘鄩在莘县一带展开对峙,后又出兵贝州(治今河北清河),攻打张源德。 

天祐十三年(916年),刘鄩进犯魏州,却被符存审率军截断退路,只得在元城与晋军开战,结果大败而逃。符存审乘胜追击,接连收复澶州(治今河南濮阳)、卫州(治今河南卫辉)、磁州(治今河北磁县)、洺州(治今河北永年)、邢州(治今河北邢台)等地,被授为安国军节度使、邢洺磁等州观察使。同年十月,符存审兵临沧州。戴思远弃城而逃,毛璋则献城投降。李存勖遂改任符存审为检校太傅、横海军节度使,兼领魏博马步军都指挥使,后又加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天祐十四年(917年),契丹围困幽州(治今北京),守将周德威遣使告急。当时,李存勖正率晋军主力与梁军对峙,欲发兵相救,却兵力不够,但若不救,又担心幽州失守。他为此犹豫不决,问策于帐下诸将。符存审与李嗣源、阎宝都主张出兵。 李存勖便让符存审三人率七万步骑援救幽州。符存审设下鹿角阵,阻挡契丹骑兵的冲击,随即万箭齐发,重创契丹前锋。而后,他先让羸兵燃烧柴草,以烟雾迷惑敌军,再发动步兵直趋敌阵,一战大破契丹,斩首万余级,彻底解除幽州之围。 

天祐十五年(918年),李存勖调发河东、魏博(天雄军)、幽州(卢龙军)、沧景(横海军)、易定(义武军)等地军队,准备直捣汴州(治今河南开封),一举灭亡后梁。符存审率领一万步骑,赶往魏州,参与大阅。 同年十二月,梁晋在胡柳陂(治今山东鄄城西北)交战。周德威战死,李存勖也被梁军围困在一座土山上,形势危急。符存审与儿子符彦图拼死力战,冲入梁军阵中,与李存勖会合,重整阵势,终于等到银枪效节都来援。李存勖方才反败为胜,击溃梁军。 

天祐十六年(919年),符存审升任内外蕃汉马步总管,成为周德威之后的晋军首将。他又修筑南北两城,互为犄角,夹击德胜城(治今河南清丰西南)。同年七月,梁将王瓒从黎阳(治今河南浚县东北)渡河,进犯澶州,结果被符存审击退。他退据杨村渡,以控制上游。此后,梁晋两军日夜交锋,对垒年余,大小战斗上百次。 

天祐十七年(920年),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攻取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叛梁降晋,结果遭到刘鄩的围攻。李存勖命符存审与李嗣昭率军前往救援。九月,符存审进入河中(治今山西永济西),屯兵朝邑(治今陕西大荔东)。他鉴于梁军一贯轻视河中军的骄傲情绪,挑选二百精骑,掺杂在河中军中作战,挫败梁军锐气,迫使刘鄩不敢轻易出战。诸将担心河中军有所反复,建议从速决战,以早定胜负。李存审却坚持“缓师示弱,伺隙出奇”之计,按军不动,直到十余日后方才进军出击,大败刘鄩。他随即又命裨将李建及到沙苑牧马,以示松懈,诱使刘鄩撤退撤军,而后率军追击,在渭河再次大败刘鄩。 

镇守幽州

天佑十八年(921年),符存审与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昭义节度使李嗣昭、义武节度使王处直、邢州节度使李嗣源、大同节度使李存璋、振武节度使李存进等各镇节度使一同遣使劝进,请李存勖称帝,却被李存勖拒绝。 不久,成德节度使张文礼在镇州(治今河北正定)叛乱。李嗣昭、李存进相继战死。 

天祐十九年(922年),符存审被任命为北面招讨使,征讨镇州。当时,镇州久被晋军围困,城中粮尽,叛军无力守城。守将李再丰暗中向符存审投诚,在半夜用绳子将晋军拉上城头。到天亮时,晋军已全部登城,并将叛首张处瑾、张处球、高濛等人全部抓获,送往魏州行台。张文礼虽然已死,也被开棺戮尸。李存勖加授符存审为检校太傅、兼侍中,并在他还师魏州时亲自出城迎接慰劳。 

天祐二十年(923年),契丹南侵。李存勖听从郭崇韬的建议,让符存审负责北疆的防御重任。符存审当时正卧病在床,上奏道:“臣效忠大王,不敢托辞推诿,但而今老病缠身,只恐不能担此重任。”但李存勖仍旧任命他为幽州卢龙节度使,镇守幽州。同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建立后唐,改元同光,是为后唐庄宗。符存审获赐忠烈扶天启运功臣勋号,加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中书令,食邑一千户。 

遗恨病逝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十月,唐庄宗灭亡后梁,并迁都洛阳。符存审身为晋军首将,却未能参与收复中原的战争,郁郁不欢,以致旧病复发。他请求前往洛阳,朝觐皇帝,并请掌控朝政的枢密使郭崇韬协助。郭崇韬虽位高权重,但功绩和威望皆在符存审之下,担心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暗中阻挠,不让符存审回朝。符存审的妻子郭氏哭着对郭崇韬道:“我丈夫为国效力,与您又是乡里旧识,您竟忍心让他死在北地边荒,实在无情。”郭崇韬惭愧不已。 

同光二年(924年),符存审病重,再次上奏朝廷,请求入觐,但仍被驳回。他伏枕长叹:“老夫历事二主(李克用、李存勖),近四十年。而今天下一家,四方蛮夷乃至昔日敌对势力,都可入朝觐见。而唯独我被排除在外,岂非命运弄人。”郭崇韬得知符存审命不久矣,方允许他入朝。同年四月,唐庄宗调任符存审为宣武军节度使、诸道蕃汉马步总管。但诏书尚未抵达幽州,符存审已于五月十五日病逝,终年六十三岁。庄宗辍朝三日,追赠他为尚书令。 

长兴二年(931年),符存审配享太庙,与李嗣昭、周德威一同附祭于庄宗庙廷。 后来,符存审又被追封为秦王。 

主要成就

符存审早年曾征讨赫连铎、李匡筹、王行瑜等藩镇势力,并夺取汾州、潞州等地,为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巩固河东根据地建立了赫赫战功。他在幽州之战、魏州之战、幽州保卫战、胡柳陂之战、同州之战等一系列梁晋争霸战争中,屡次以少胜多大破梁军,还以步兵击败契丹骑军,协助晋军夺取河北地区以及黄河沿岸要点,后又平定镇州成德军叛乱,为李存勖灭梁建唐奠定了基础。 

轶事典故

险遭处决

符存审年轻时曾被敌军俘虏,将要在郊外被处死。他在临刑之前,指着一堵危墙对行刑者道:“请您在那面墙下行刑,以便让倒塌的墙覆盖我的尸体,也算为孤魂造福,不至无人埋葬。”行刑者很可怜他,便命将他移到墙下,为此延缓了一点时间。敌军主将一直在搂着歌妓饮酒,这时正想找人唱歌助兴。歌妓道:“俘虏中有个叫符存审的,乃是妾身旧识,不如就让他击掌伴奏吧。”主将很高兴,立刻命人释放正要受刑的符存审。 

劝谏庄宗

唐庄宗年轻时生性好战,常率轻骑冲锋,亲临战阵,为此数次陷入险境。一次,庄宗又欲上阵,符存审叩马而谏道:“大王肩负着恢复唐朝社稷的重任,应当为天下着想而爱惜自己。举旗挑战,挥剑上阵,这是将士的职责,不是大王该做的事情。臣虽无将帅之才,但也不敢不为君分忧。”庄宗只得作罢。 后来,唐庄宗趁符存审不在,策马跑出军营,并对左右侍从道:“这老头子妨碍我玩耍。”他到梁军营前挑战,结果中了梁将谢彦章的埋伏,被梁军重重围困,幸得符存审来援,方得脱困。从此,庄宗才将符存审的话视为忠言。 

遗镞诫子

符存审晚年对儿子道:“我出身贫寒,自幼便携剑在外闯荡,历经四十年方才位至将相。期间历经危难,数次冲锋陷阵,入万死而无一生,才有了现在这个地位。我一身伤痕累累,光从身上取出的箭头就有一百多个。”他将这些箭头拿出来给儿子们看,让他们知道家业得来不易,要以奢侈为戒。 

人物评价

郭崇韬:北边捍御,非存审不可。 

薛居正:① 存审少豪侠,多智算,言兵家事。②存审少在军中,识机知变,行军出师,法令严明,决策制胜,从无遗悔,功名与周德威相匹,皆近代之良将也。 

欧阳修:存审为将有机略,大小百余战,未尝败衄,与周德威齐名。 

赵恩:威震四夷,勇冠三军。精谋韬略。仗义行侠,卫国忠君。亲赐秦王,千载流芳。(《题秦王符存审像》)

胡三省:① 晋王勇而轻,屡经危殆,其得免者幸也。然再危而再免者,皆李存审援兵之力。 ② 刘鄩用兵,十步九计,以此得名于时。至同州之役,与李存审遇,为所玩弄,若婴儿在人掌股之上。 

蔡东藩:疆汤决胜在多谋,用力何如用智优,任尔貔貅七八万,尚输良将幄中筹。 

《中国历代战争史》:李存审于下博桥之战,其战术运用实有足多者。彼以寡弱之兵力,拒朱全忠倾国之众,胜负之数已甚明显。然存审之成败,亦足以影响周德威攻燕之成败,盖若赵地不好,则德威不能善其后也。但存审以寡御众,而欲保有赵地,实属至难,唯一之图,即出奇制胜耳。……而此一奇胜,对于灭燕战役攻陷实大,诚可与周德威之功媲美。 

《中国军事通史》:李存审一生用兵作战,巧用智谋,尽量避免过早与敌人展开决战,或派遣部分精兵潜入敌阵,或散布烟雾迷惑敌人,或通过险隘山道达到前线阵地,或放开部分阵地诱敌出逃,然后出敌不意,运用奇兵突然出袭,往往取得重大胜利。李存审和周德威都是后唐军功卓著的著名将领。 

家庭成员

父亲

符楚,曾任陈州牙将。 

儿子

根据现有史料记载,符存审至少生有六子。

    符彦超,历任汾州刺史、晋州留后、北京留守、昭义节度使、泰宁军节度使。 

    符彦饶,历仕后唐、后晋,历任曹州刺史、沂州刺史、金州防御使、滑州节度使,官至检校太傅。 

    符彦图,早年曾为骑将,其后历官经历不详。 

    符彦卿,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官至凤翔节度使、守太师、中书令,封魏王。 

    符彦能,官至楚州防御使。 

    符彦琳,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官至金吾上将军。 

史籍记载

《旧五代史·卷五十六·列传八》 

《新五代史·卷二十五·唐臣传第十三》 

艺术形象

民间形象

民间传说中,李克用有十二位义子, 加上亲子李存勖,皆授太保衔,并称十三太保。这十三人是:李嗣源、李嗣昭、李存勖、李存信、李存进、李嗣本、李嗣恩、李存璋、李存审(符存审)、李存贤、史敬思、康君立、李存孝。其中,李存审(符存审)排行第九,是为九太保。

影视形象

1971年邵氏电影《十三太保》,陈全饰演九太保李存审(符存审)。


查看更多>>

李存贤

历史记载

为李克用养子,祖启忠,父恽。贤少遇乱,入黄巢军;武皇破贼陈、许,存贤来归。景福中,典义儿军,为副兵马使,因赐姓名。天佑三年,从周德威赴援上党,营于交口。五年,权知蔚州刺史,以御吐浑。六年,权沁州刺史。先是,州当贼境,不能保守,乃于州南五十里据险立栅为治所,已历十余年矣。存贤至郡,乃移复旧郡,划辟荆棘,特立廨舍,州民完集。后唐庄宗嘉之,转检校司空,真拜刺史。九年,汴人乘其无备,来攻其城,存贤击退之。十一年,授武州刺史、山北团练使。十二年,移刺慈州。七月,汴将尹皓攻州城,存贤督军拒战,汴军攻击百端,月余遁去。十八年,河中朱友谦来求援,命存贤率师赴之。十九年,汴将段凝军五万营临晋,蒲人大恐,咸欲归汴。或问于存贤曰:「河中将士欲拘公降于汴。」厚贤曰:「吾奉命河中,死王事固其所也。」汴军退,以功加检校司徒。同光初,授右武卫上将军。十一月,入觐洛阳。二年三月,幽州李存审疾笃,求入觐,议择帅代之。方内宴,庄宗曰:「吾披榛故人,零落殆尽,所残者存审耳。今复衰疾,北门之事,知付何人!」因目存贤曰:「无易于卿。」即日授特进、检校太保,充幽州卢龙节度使。五月,到镇。时契丹强盛,城门之外,烽尘交警,一日数战。存贤性忠谨周慎,昼夜戒严,不遑寝食,以至忧劳成疾,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五。诏赠太傅。

人物评价

存贤少有材力,善角牴。初,庄宗在籓邸,每宴,私与王郁角牴斗胜,郁频不胜。庄宗自矜其能,谓存贤曰:「与尔一博,如胜,赏尔一郡。」即时角牴,存贤胜,得蔚州刺史。

查看更多>>

史敬思

人物生平

史敬思,仕郡至牙校。李克用节制雁门,史敬思为九府都督,跟从李克用入关,平定黄巢之乱,后镇守太原,封为裨将。 

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黄巢起义军围攻河南陈州三百日,救援的各路军马都被起义军打败,朝廷再诏李克用率领藩汉劲兵五万速至陈州。李克用的军队再次大败黄巢,起义军千余退至河东。

回师途中路过汴州(今河南开封),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即后梁太祖),嫉妒李克用强盛,萌发谋杀之心。假意邀请李克用入城,于上源驿馆设宴款待,礼貌恭敬,而李克用却盛气凌人,出言不逊。

朱温即于当夜发兵围攻驿馆,李克用仓皇逃出,手下监军陈景思、大将史敬思及随从亲兵三百余人罹难。

家庭成员

儿子:史建瑭

孙子:史懿(史匡懿)、史匡翰(亦为后唐名将)

艺术形象

戏剧

京剧《太平桥》

影视

1970年电影《十三太保》:狄龙饰演史敬思;

1982年电视剧《十三太保》:惠天赐饰演史敬思。


查看更多>>

康君立

家族介绍

康君立祖上世代为边镇豪强。唐朝乾符年间,康君立任云州牙校,为防御使段文楚的麾下。当时黄河以南诸侯并起,天下将要大乱,代北之地年年闹饥荒,诸部豪杰都有聚众起兵成就功业的志向。正在这时,段文楚稍稍削减了兵士的粮饷供给,于是军士怨声四起。康君立与薛铁山、程怀信、王行审、李存璋等人秘密谋划道:“段文楚是个懦弱之人,难以共举大事。如今全国各地盗贼群起,朝廷武威不振,大丈夫不能在此时立功建业,就不是人中豪杰。李振武父子勇冠诸军,我等应该顺势辅佐,那么代北之地,不日就可平定,我们的功名富贵也就指日可待了。”于是,康君立等人在夜间来到蔚州,拜见了刺史李克用,对他说道:“如今天下大乱,天子任命将臣来安定边境,然而今年刚遇到一点饥荒,就削减粮饷,我等守边之人,岂能坐等受死!我们应当一起除掉暴虐的主帅,以此来向边关将士谢罪!”李克用说道:“方今天子在上,举事应当有朝典,你们不要轻易议论。我的父亲远在振武,还请等我禀明之后再作打算。”康君立等人说道:“事机已经泄露,时间久了恐怕会生变故,哪里等得到千里禀报之后再行动啊!”于是众人拥立李克用为主帅。这一偶然间发生在蔚州的“帅袍加身”事件,为后唐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可以说,康君立是后唐的第一功臣。

一路上,李克用招兵买马,等到了云州,部众已经达到将近1万人,军营驻扎在斗鸡台,云州城中将士捆绑了段文楚,来响应李克用的军队。攻取云州城之后,大家推举李克用为大同军防御留后。听到云州发生变故,唐朝朝廷不高兴了,下诏征兵前来讨伐。不久,李振武丢失了振武,李克用丢失了云州。朝廷命招讨使李钧、幽州李可举继续进军,在蔚州攻击李克用。康君立进击李可举的部队屡屡得胜,保住了李克用的队伍。当时正值黄起义军进长安,朝廷就任命李克用为雁门节度,李克用任命康君立为左都押牙,让他追随自己入关,驱逐黄巢义军,收复长安。李克用镇守太原后,授任康君立为检校工部尚书、先锋军使。之后,康君立又跟随李克用转战各地,立下汗马功劳。

评价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康君立任检校司徒,封食邑千户。次年,李存孝占据邢州起兵反叛,李克用命康君立前去讨伐,以军功加任康君立为检校太保。唐乾宁初年,李存孝被平定,康君立班师回还。李存孝死后,李克用十分惋惜。当初,李存信与李存孝不和,两人互相倾轧争夺,而康君立向来与李存信友好。九月,康君立到了太原,李克用与诸将喝酒博戏,说到李存孝之事,痛哭流涕。当时康君立因为一句话触怒了李克用,就被李克用赐毒酒毒死了,时年48岁。后唐明宗即位之后,感念他的旧事,下诏追赠他为太傅。

查看更多>>

李存孝

人物生平

李存孝是代州飞狐人,本名安敬思。晋王李克用在代北扩大地盘时,遇到安敬思,因其勇敢有武艺,而且还是孤儿,便将他留在帐下,收为义子,赐姓名为李存孝。李存孝常常跟随李克用征战,担任骑将。 

文德元年(888年),河南张言攻破河阳,洛阳留守李罕之前来归附李克用,李克用将李罕之安置在泽州,派李存孝与薛阿檀、安休休等人率军七千帮助李罕之夺回河阳。朱温(后梁太祖)也派丁会、牛存节等人帮助张言。两军在温县交战,梁军先扼守太行,李存孝大败,安休休被俘。当时,晋军已得到泽、潞二州,每年都出兵山东,与昭义节度使孟方立争夺邢、洺、磁三州,李存孝每次都随军征战。 

龙纪元年(889年)六月,李克用亲率大军再次攻打孟方立,誓取邢、洺、磁三州。李存孝跟随李罕之,身先士卒击败孟方立堂弟理州刺史孟迁,攻克洺、磁二州,孟方立再次派大将张溉、袁奉韬率军数万迎击,在琉璃陂展开激战,被晋军打得大败,二将都被擒。孟方立生性多疑,手下将领都很怨恨他,加上兵败,人人都生异心。孟方立羞愧畏惧,服毒自杀。孟方立死后,孟迁继任其位,因深得士卒拥护,被尊奉为昭义军留后。孟迁向朱温请求救援。朱温要借道经过魏博,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不准许;朱温于是派遣大将王虔裕带领精壮人马几百名,通过偏僻的小路进入邢州与孟迁共同防守。李克用得到消息后,命令李存孝急攻邢州,最后孟迁粮食吃尽兵力疲惫,抓住王虔裕,带着汴军向李克用投降。随后李克用回军上党,在三垂冈(今长治市北郊二冈山),置酒劳军,并鼓瑟而歌。此次攻下三州,李存孝功劳很大。 

大顺元年(890年),唐昭宗欲降服晋军,派宰相张濬为主帅,统率各路军马共计五十万,齐伐河东。当时潞州小校冯霸、牙将安居受率众叛乱,杀死刚刚上任的潞州节度使李克恭,将潞州献给汴军,朱温派河阳留后朱崇节率军进入潞州,同时派李谠率军到泽州进攻李罕之,李存孝率领五千骑兵前往救援。 

这时朝廷已经册封京兆尹孙揆为潞州(今山西长治)节度使,由供奉官韩归范送旌节至平阳(今山西临汾),孙揆这才捧着节杖赶往潞州。孙揆是儒生出身,这次征讨李克用,孙揆为张濬副招讨,所部万人,朱温又派了三千汴军作为护卫,孙揆身穿宽大的衣服,头顶清凉伞,在队伍的族拥下行进。

八月,孙揆率军过了晋州(今临汾市尧都区及周边县市)

、绛州(今运城市新绛县及周边县市),穿过逾刀黄岭赶往上党。李存孝闻讯后,率三百骑兵埋伏在长子以西的山谷,待孙揆军经过时,突然从侧翼袭击,擒获孙揆和颁赐节度使仪仗的宦官韩归范以及牙兵五百余人,追击剩余的人马直到刀黄岭,全部斩杀。李存孝给孙揆和韩归范戴上刑具,用白色的布带捆绑起来,押在潞州城下巡示说:“朝廷任命尚书孙揆为潞州统帅,派使臣韩归范来赐发节度使仪仗,葛从周你可以立即返回大梁了,好让孙揆到职就任。”

后来孙揆被押到李克用面前时宁死不屈,最后被锯死,骂不绝口,至死方休,非常硬气。李克用派人去诱导孙揆,打算委任他做河东副使,孙揆说:“我是天子委派的大臣,军队溃败而身亡,这是我的天数,怎么能屈服侍奉镇守一方的节度使!”李克用十分恼怒,命令用锯锯断孙揆的身体,可是锯不进去,孙揆骂道:“该死的狗奴才!锯人应当用木板夹起来,你们哪里知道!”于是用木板把孙揆夹起来,一直到死,孙揆都骂不绝口。

九月十九日,泽州城下,梁军对李罕之喊话说:“您常依仗太原的势力(即李克用军),如今上党已归唐(此时的唐朝实际上在朱温控制下),唐军已包围太原,沙陀人(指李克用)将找不到巢穴躲藏,您还有谁可以依靠而不投降?”李存孝听后不以为然,率精骑500围绕梁军营寨大呼道:“我们沙陀人所以找巢穴,是为了用你们的肉来给将士们吃,快找个胖的来和我一战!”梁骁将邓季筠率军出战,李存孝舞槊迎战,将他生擒。当天晚上汴将李谠败走,李存孝追击,斩俘万余人,追至马牢关方回,然后又回头率军攻击潞州。

先前,朱温派葛从周、朱崇节守潞州以待孙揆,二人听说孙揆被擒,李存孝又在赶来,马上弃城而逃,晋军于是收复了潞州。九月二十五日,朱温知道大势已去,在庭堂上责罚各位将领打了败仗的罪过,斩杀了李谠、李重胤,然后退兵返回了洛阳。

此战后李克用封康君立为昭义留后,李存孝为汾州(今山西汾阳及周边县市)刺史,李存孝自认为擒获孙揆功劳最大,应当由他充任昭义留后,可是却被康君立抢去这一官职,气愤怨恨,连续几天不思饭食,随意刑罚斩杀属下士卒,开始产生背叛李克用的意图。

十月,张濬统领的官军从阴地关开出,游击的军队到达汾州。李克用派遣薛阿檀、李承嗣带领骑兵三千在洪洞安设营寨,李存孝带领军队五千在赵城安设营寨。镇国节度使韩建派出强壮士卒三百人要在夜间去袭击李存孝的军营,李存孝事先知道了,便设下埋伏等待韩建人马的到来,韩建派去的人一个没活,都交代了。而靖难军和凤翔军听说李存孝来了,惧于李存孝的威名,未经交战就后撤,李存孝遂率领晋军乘胜追击,直达晋州城的西门;张濬带领军队

出城交战,再次打了败仗,官军被斩杀的将近三千名。靖难、凤翔、保大、定难各路军队吓得如惊弓之鸟,争抢着渡过黄河往西回奔,张濬只剩下长安禁军和宣武军总共一万人,与韩建一起关闭晋州城门固守,从此不敢再出城。李存孝带领军队先去攻打绛州。

十一月,刺史张行恭放弃绛州城逃跑。李存孝再次回兵进攻晋州,围攻了三天,他与属下商议说:“张濬身为宰相,我们俘获他也没有什么好处,天子手下的京师禁军,我们不应当斩杀。”于是,李存孝率领军队后退五十里驻扎。张濬、韩建从含口逃走。李存孝攻取了晋州、绛州,大肆抢掠慈州、隰州一带。而张濬和韩建经过王屋山到达河阳,拆除民房做成木筏才渡过黄河,军中士卒失踪死亡几乎没剩下多少。

大顺二年(891年)三月,邢州节度使安知建暗中与朱温交往,李克用进呈表章请以李存孝代之。安知建知道后很是恐惧,逃奔青州,朝廷于是任命安知建为神武统军。出任邢州留后。安知建率领属下三千人要到京师长安,经过郓州,郓州的朱瑄与李克用正相和睦,便在黄河上设下埋伏,将安知建斩杀,并把安知建的头颅传送到晋阳李克用那里。

此时,晋军连年攻进赵王王镕控制的常山,李存孝常任先锋,攻下临城、元氏。王镕求救于幽州的李匡威,李匡威兵到,晋军撤走。李存孝素与李存信关系不好,景福元年(892年)正月,王镕、李匡威合兵十余万攻尧山,李克用任命李存信为蕃、汉马步都指挥使,协同李存孝一同攻打王,李存孝、李存信二人互相猜疑忌恨,彼此逗留观望而不前进;李克用只有改派李嗣勋,大败幽州、镇州的军队,斩杀擒获三万人。李存信回到李克用那里,谗言说:“存孝有二心,常避赵不击。”李存孝心里不安,暗中联结梁(朱温)和赵,向朝廷上呈表章以邢州、洺州、磁州三州归顺朝廷,并请求赏赐给他节使度的旌旗节钺,以及会同各道军队讨伐李克用。昭宗颁发诏令,任命李存孝为邢州、洺州、磁州节度使,但不同意会合军队的举动,只命王镕前往救援。

三月,李克用又与义武节度使王处存联合军队攻打王熔,三月初九日,攻克滹沱河东北的天长镇。三月十四日,王镕在镇州九门县的新市与李克用、王处存展开激战,结果这次李克用、王处存大败,反被斩杀擒获三万余人;三月十七日,李克用率众退到栾城驻扎。唐昭宗颁发诏令劝河东及镇州、定州、幽州四镇和解。

景福二年(893年),李克用亲率大军出井陉,逼迫真定,而这时李存孝却去见王镕商讨军机。李克用知道后大怒,七月出兵讨伐李存孝,王镕先是派兵救援邢州,被李克用在平山打败。七月初六日,李克用进击镇州,王镕十分惧怕,临阵易帜,“乞盟,进币五十万,归粮二十万,请出兵助讨存孝”。李克用许可王镕的请求。李克用在栾城整训军队,会合王镕军队总共三万人在邢州东南的任县驻扎,李存信则在邢州龙冈县的琉璃陂驻扎。

九月,李存孝夜犯李存信营,虏奉诚军使孙考老,李存信军大乱。李克用亲自率兵前往,掘沟堑以围城。李存孝出兵冲击,晋军无法筑成沟堑。河东牙将袁奉韬派人对李存孝说:“您所畏惧的只是晋王。晋王待沟堑筑成,一定会留兵围城自己退去,他手下诸将都不是您的对手,筑好沟堑又有什么用?”李存孝同意,于是任由晋军筑沟堑。沟堑筑成后,深沟高垒,无法靠近,李存孝非常被动。城中粮尽。

乾宁元年(894年)三月,李存孝登上城楼,哭着对城下的李克用说道:“儿蒙王的大恩,位至将相,难道愿意舍父子的关系而投仇敌?这是由于存信诬陷的缘故。希望能活着见王,说一句话就死。”李克用很感伤,派刘夫人入城慰谕。刘夫人带着李存孝回来,他磕头请罪道:“儿于晋有功而无过,所以至此,是存信的缘故!”李克用呵斥道:“你写给朱全忠、王熔的信,大肆毁谤我,这也是李存信逼你干的吗?!”于是将他押回太原,以车裂之刑处死。其实李克用本不想杀他,希望诸将为他求情,就此顺势免了他的罪,谁知诸将都妒忌他,没一个为他求情。李克用为此深恨诸将,但却没有谴责过李存信。李克用惋惜存孝,为之十多天不理政事,兵势也逐渐转弱,而朱温的势力则开始变得越来越强大。

轶事典故

十三太保

自古以来,在大同、朔州一带,流传着十三太保李存孝的传说。

当年,在代州的一个小村庄里,村中立起一座将军的石将。传说,这尊石像是天上的星宿下凡,凡是得到石将军青睐的人,都会得到好运。有一天,村中一位姓何的姑娘采花归来,她看到这尊石像,随手一抛,花篮居然不偏不倚好套在了石将军的颈上。没想到,这何姑娘回到家中,就有了身孕。在那个时代,未婚先孕是要被人鄙视的。尽管何小姐再三解释都是无济于是,只能将这个孩子生了下来。亲朋好友渐渐远离,何小姐带着一个孩子,母子二人孤苦伶仃地生活着。

等到孩子四岁那年,何小姐带着孩子,来到那石将军的面前,让孩子拜祭他的父亲。没想到,当孩子知道他的父亲竟然是这么一尊石像时,竟然发起狠来,一拳将石像打了一个粉碎。何小姐见状,不由勃然大怒,当的是又气又急。她逼小孩跪下向父亲请罪,并且让孩子将地上的石头拣了起来重新一块一块地安了回去,并给孩子取名叫做“安静思”(安进石的谐音),以此为记。

小安静思的生活过得非常清苦,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在他十岁(?)的一天,小安静思正在山坡上放羊。这时,山坡上忽然出现了一只猛虎,来势汹汹。然而,面对猛虎,小安静思却并不惧怕。他天生神力,尽管老虎称得上是人间至恶,但他也没把它放在眼里,竟然赤手空拳,将老虎活活打死。这时,对面的山涧上,正巧走过一个人。他就是晋王李克用。李克用远远望见这孩子年纪尚幼,居然能将老虎打死,心中端的是非常喜爱。他故意向这边说道:“是哪家的小孩把我家养的老虎给打死了?”小安静思也并不生气,看向李克用,说:“原来这老虎是你家养的啊。我打死你养的老虎是不对,这就把老虎还给你。”说罢,隔着一条山涧,竟把整只老虎,像扔石子一样轻飘飘地扔了过去,扔到李克用面前。李克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之后,李克用便向各家各户打听,这倒底是哪家的孩子。他找到何小姐家中,见了何小姐,问清了小安静思的身世。他对小安静思那是颇为喜爱,便希望能收养他为义子。而何小姐知道对方是大名鼎鼎的李克用时,便欣然同意,从此,安静思便改名叫做李存孝,跟随李克用左右,随李克用征战南北,成为了李克用的左膀右臂。

凭着天生的神力,再加上出色的武技,李存孝征战南北,从无敌手。就连武功天下第二的铁枪王彦章,也在李存孝手下走不了两个回合。而武功第三的高思继(说岳全传里挑铁滑车的高宠的祖先,高宠曾一回合击败金兀术)曾在李存孝连挑数十名大将后(当时李存孝患上重感冒),全力脱力状况下,趁势击败多名唐将。李存孝听说后,披挂上阵,用十个回合竟然以重病之身将武功不比王彦章弱多少的高思继活活生擒。后来,在李存孝死后,王彦章再无敌手,竟然连挑晋军猛将三十六人(这件事在《水浒传》中也有记载),急得李克用大哭说道:“假如我儿存孝若在,何至于此?”关键时刻,军师出计,派人假扮李存孝出阵,竟惊走王彦章,将王彦章的弟弟王彦童活活吓死(王彦童也是当时著名的猛将之一)。由这些事情,都可以看出李存孝的勇猛。

李存孝由于惊人的武艺,每战必胜,赢得了“王不过霸,将不过李”的美誉。然而,李存孝被李克用格外宠爱,自然就会被人嫉妒。在这之中,表现最为强烈的当属李克用的四子李存信。李存信也是李克用的养子,先前也倍受李克用宠爱。然而,随着李存孝的到来,原先受宠的李存信发现自己失宠了。论能力,他显然不是李存孝的对手。他想要回自己的位置,这种欲望逐渐强烈,他知道李存孝虽然英勇无敌,但是却全无心机。于是,他渐渐地生出了一条毒计。

一天,他来到李存孝的帐中,和李存孝说,他不过是李克用的养子,何苦为李克用卖命。而且,李克用虽然名义上是他的父亲,然而其实不过是他的义父,其实李克用心里对李存孝一直有着提防。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等到天下平定的一天,李存孝没有利用价值时,李克用就会立即对李存孝痛下杀手。他也是李克用的义子,对此十分清楚。他对李存孝说,大丈夫就应该做自己的一番事业,他应该恢复自己的本名“安静思”,以他的能力,不愁天下不定。而他,李存信,作为李存孝的四哥,如果李存孝举事,就一定会作为内应,帮助李存孝成功。在连哄带骗地欺诈李存孝之后,李存信又跑去李克用那里告状,说李存孝早有反心,让义父加以提防。

李存信又私下里以李存孝的口吻写了一些与朱全忠的交往信件,并以此做证据,作为李存孝反叛的的依据。又利用自己权力断绝了李存孝的粮草。李存孝以为李克用果然是对自己不信任,由于年少无知,想起四哥和他说过的话,便恢复本名“安静思”,发兵反叛。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第一个出来镇压他的,就是他的四哥李存信。因为面对过去的部队心慈手软,再加上他本来就没有谋反的心思,他的反叛很快就被李克用镇压了。他本人也被生擒,带到了李克用的面前。

李存孝直到现在,才知道,原来背后是李存信一直使坏,才害了他。他哭着向李克用请求。然而,由于人证物证俱在,那些与朱全忠交往的信件他也无法抵赖,谋反毕竟是最大的罪行,李克用不忍,但也无法,只能判处李存孝车裂(也就是五马分尸)的极刑。而行刑的人,正是他的义兄,四哥李存信。

车裂的当天,阴云密布。一切的爱恨情仇,都将在这一天了结。其实到了此刻,李存孝的心中反而释然了。命既如此,又复何争。李存信驱赶着五匹马,准备行刑,将一切的一切,在这一天里结束。然而,最让人震惊人事情发生了。当五匹马用尽力量向外拉扯之时,李存孝的手腕脚腕竟然因为先天的反应,自然而然地生出力道,将五匹马又活活地拉了回来!连接十数次,都是如此。被车裂而不死,这在古今天下,也算是仅有的一人了。这时,李存孝心里在想,反正自己到了这般地步,已是必死无疑了。这般苦苦挣扎,又有何益?与其受这般的活罪,倒不如早早解脱,了却一切。于是,他和李存信说道:“四哥,咱们兄弟俩到了这种地步,什么也不用说了。 但是你这种是弄不死我的,也没办法向父王奉命。我和你说,如果你想车裂死我,那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挑断我的手筋脚筋,让我的手脚无法发力;打碎我的膝盖肘骨,让我四肢无法相连,再用五马之力,才有可能将我弄死。你我做了这么多年兄弟,就当看在弟弟的颜面上,给我一个痛快吧。”听李存孝这么说,李存信眼中也含着泪,点了点头,并且依样照做。这一次,五马齐奔,终于将李存孝彻底分开。一代名将、天下无双的十三太保,就此含冤殒命。而李存孝死后,李克用也快速走向了衰落,天下最终落入了朱全忠的手中。

打死恶虎

根据流传于陕西省宝鸡地区秦岭山下的民间故事,五代时期少年勇士李存孝,在十几岁时为救父亲,把一只恶虎打死,他的英勇行为传颂至今。人们将其剪成窗花贴在窗户上,以崇尚勇敢,战胜凶恶,镇宅祛邪,鼓励青少年英勇果敢,有胆有谋。

历史评价

薛居正等《旧五代史》:①“便骑射,骁勇冠绝。” ;②“惟存孝之勇,足以冠三军而长万夫,苟不为叛臣,则可谓良将矣。” 

史籍记载

《旧五代史·卷五十三(唐书)·列传五》 

《新五代史·卷三十六·义儿传第二十四》 

历史遗迹

墓葬

李存孝墓在山西太原西山风峪沟口的太山脚下,其墓为一石砌坟丘,坟前有小平台,上面摆放着两枚石元宝,有石碑一幢,上刻“李存孝之墓”。

碑刻

灵丘县现存相关李存孝的碑刻:

【图左】刻制年代不详。原位于魁见村,因严重风化漫漶,清道光十六年制新碑取而代之。是碑现存于赵武灵王墓园内。红石质,圆首方座。高145厘米,宽62厘米,厚20厘米。

【图右】清道光十六年(1836)立。原位于魁见村街西,建碑亭。2008年村政建设中移至魁见小学门外。李存孝为唐末五代时期著名将领,原名安敬思,后被赐姓李。其外公邓家庄(现灵丘庄头村)邓氏,因唐代“灵丘道”亦称“飞狐道”。据《新五代史》中记载李存孝为“代州飞狐人”(古代的飞狐县,即今河北省涞源县)。碑青石质,螭首方座。碑额高76厘米,宽74厘米,厚23厘米;碑身高154厘米,宽70厘米,厚22厘米。此碑承接原前碑刻制,现保存完整。

文学形象

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将。地位相当于《说唐传》中的赵王李元霸,天下无敌,使八百斤禹王槊,人称飞虎将军。野史中曾说李存孝引领十八骑攻取长安,虽说是夸张之词,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连第二名的王彦章在他手下都打不了几合。

 

查看更多>>



十三太保李存孝,其中李存孝最厉害,百战百胜。因为他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天下无敌,与西楚霸王项羽齐名,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霸“,在后人评说中更有“唐初有个李元霸,唐末有个李存孝,都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意思是说天若有个把,他们能把天拉下来,地若有环,他们能把地提起来。 李存孝最为有名的是手下500飞虎兵,多次同他并肩作战,取得了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令对手闻风丧胆,名扬天下。后因对义父用人存在疑问,遭人离间,最终落得五马分尸的可悲下场。关于李存孝的故事在元代也是热门,大戏曲家关汉卿写了《哭存孝》、还有无名氏的《存孝打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