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凤山

何凤山

中文名:
何凤山
外文名:
He Fengshan
民族:
人物简介:

何凤山,字久经。二战期间,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向数千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使他们免遭纳粹的杀害,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

同名人物还有天津警备区正军职离休干部。

近代名人推荐
中文名
何凤山
外文名
He Fengshan
民族
出生地
湖南益阳市赫山区
出生日期
1901年9月10日
逝世日期
1997年9月28日
职业
中华民国驻维也纳总领事
毕业院校
慕尼黑大学

人物生平

1901年9月10日出生于湖南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镇叶家河村一农户家庭。 

1921年考入长沙雅礼大学。

1926年考取德国慕尼黑大学公费留学生,1932年以优异成绩获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

1935年参加外交工作。

1937年出任中国驻奥地利公使馆一等秘书。

1938—1940年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其间,总共约向4000名犹太人发放了到上海的签证,继后又出任“中华民国”政府驻埃及、土耳其等国大使。

1940年5月离开维也纳,回国到重庆参加对日作战。

1973年退休后定居美国旧金山,以写作自娱,著有《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一书。书中提及救助犹太人事迹时他平静地写到:“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是很自然的事,从人性的角度看,这也是应该的。”

1995年,在上海犹太人研究中心的学者和美国“犹太人救命签证组织”的联合努力下,何的事迹被发掘出来。

1997年9月28日,96岁高龄的何凤山在美国旧金山去世,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特意送了花圈。

1999年,由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和犹太人大屠杀问题教育中心联合举办、上海犹太人研究中心协办的一个名为“犹太人在上海”的系列活动中,何的义举被公诸于世。

2000年4月2日,一主题为“生命签证——正义的外交官”的图片展在纽约的联合国展厅开展,对71名外交官进行了特别报道,已故的何凤山博士名列其中。由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委员会主办的一旨在缅怀英勇无畏的国际外交官的盛会亦于4月3日在联合国大会会议厅举行。

2001年1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办的一个名为“生命签证”的展览,介绍二战期间各国外交官救助犹太人免遭纳粹杀害的实物和资料,最先介绍的就是中国外交官何凤山。

2001年1月23日,何被以色列政府授予“国际正义人士”称号。他的名字被刻入犹太人纪念馆的“国际义人园里”。欧洲历史学家指出,何是解救犹太人最多的“义人”。

2001年,联合国总部举办了名为《生命签证:正义与高贵的外交官》的纪念展。在这次纪念展上,展出了二战期间拯救犹太难民的各国外交官的英勇事迹,何凤山是其中惟一的一位中国外交官。展场上,因拯救的犹太人最多,何凤山的照片被放在正中央,十分抢眼。

2001年9月8日上午,在何凤山的家乡湖南益阳,召开了纪念何凤山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数百名来自何凤山先生母校——益阳市一中的学生参加了何凤山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馆内收集了80张何凤山的珍贵照片,吸引着各界人士前往参观。

2002年3月,“生命签证”图片展在上海图书馆举行。

2005年,何被联合国正式誉为“中国的辛德勒”。

2005年8月在湖南益阳市博物馆举办了《生命签证——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博士拯救犹太难民事迹展》,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美中经济科技贸易促进会首席代表刘建吉以及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参观展览。

2007年9月21日,美国海外遗产保护委员会在首都华盛顿举行系列纪念活动,表彰二战期间中国驻奥地利总领事何凤山博士拯救数千犹太人的英雄主义行动。下午,在美国国会参议院拉塞尔办公楼大厅,一个以“凤”字为主题的何凤山生平事迹图片展吸引了美国国会议员和政府工作人员。傍晚,在美国国会大厦曼斯菲尔德大厅,美国海外遗产保护委员会特别举行招待会,美国政界人士、何凤山博士的女儿何曼礼、中国驻美使馆外交官等齐聚一堂。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出席并发表演讲。

2007年9月25日,骨灰运回家乡安葬。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黑色的大理石墓碑上,刻着1947年何凤山先生的一首元旦试笔诗: “大造生才非偶然,英雄立志岂徒然.而今愿集精与力,万里前程猛着鞭。” 诗以言志,名以史留。

2007年9月28日,何凤山博士纪念墓地在湖南省益阳市落成揭碑,以色列驻华大使安泰毅、何凤山女儿何曼礼等均前往益阳深切缅怀何凤山博士。

2008年5月21日,美国海外遗产保护委员会在首都华盛顿举行系列活动,纪念二战期间中国驻奥地利总领事何凤山博士拯救数千犹太人的英雄主义行动。当天下午和傍晚,美国国会分别在参议院拉塞尔办公楼大厅和国会大厦曼斯菲尔德大厅举行了“何凤山博士生平和何凤山博士二战期间拯救犹太人图片展”及招待会,共展出近5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

2008年6月11日,美国政府海外遗产保护委员会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上海举办纪念何凤山博士的活动。

2008年11月6日,维也纳市政府在原中国总领事馆的旧址(Johannesgasse 22, 1010 Wien)前举行了何凤山博士纪念牌揭幕仪式,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临时代办王顺卿、美国驻奥地利大使吉拉得·迪卡罗、维也纳以色列文化协会会长、维也纳市政府代表等出席了纪念牌揭幕仪式并先后发表了致词。由美国海外遗产保护委员会和维也纳以色列文化协会捐资制作的两块铜质纪念牌分别镶嵌在大门的两边。上面用德文和英文镌刻着何凤山博士的动人事迹。

2008年美国海外遗产保护委员会和以色列文化协会还分别在中国上海、以色列特拉维夫和美国旧金山为何凤山博士修建了纪念碑和纪念牌。

人物事迹

何凤山上任时,欧洲上空已战云密布,纳粹德国肆虐横行,掀起反犹恶浪。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不久,希特勒命各国驻奥使馆,一律改为总领事馆。5月,南京国民政府委任原使馆代办何凤山为总领事。

纳粹分子大肆煽动反犹狂潮,犹太店铺被捣毁,大批犹太人送入集中营。面对灭顶之灾,欧洲犹太人决计出走,希望借此躲避纳粹魔爪。但是,取得一张出国签证难若登天。

当时,肯接纳犹太人的国家少之又少,而且签证条件极为苛刻。一位奥地利犹太幸存者回忆当年的绝望心情:“签证!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有关签证的消息中,我们醒来,就被签证问题缠绕。我们时时刻刻在谈论这个问题……我们能去哪里?白天,我们努力获得必要的证件、意见、印戳。晚上,在床上,我们做梦,梦里是长长的队伍,官员!签证!签证!” 

奥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总数约18.5万人。纳粹欲将这里的犹太人赶尽杀绝,规定集中营的犹太人只要能离开奥地利就可以释放,赶不走的则在集中营里成批屠杀。因此,对奥地利的犹太人来说,离开就是生存,不能离开就意味着死亡。于是,犹太人纷纷想方设法离开奥地利。

要离开首先要有目的地国家的签证,求生的欲望使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每天奔走于各国领事馆之间,但大都没有结果。

1938年7月13日,在法国埃维昂召开了讨论犹太难民问题国际会议,与会32个国家都强调种种困难,相继对犹太人签证亮起了红灯,拒绝伸出援手。于是,素有世界自由港之称的上海,成为各国犹太人首选目的地。奥地利中国总领事馆就成了犹太人获取“生死签证”的最后希望。

国际形势风云突变,被推到历史风口浪尖、富有同情心的中国外交官何凤山不忍看着犹太人在维也纳等死,向走投无路的奥地利犹太人伸出了援手,勇敢地打开了向犹太人发放签证之门。

17岁的犹太少年高德斯陶伯,曾先后奔走把除中国以外的驻维也纳的近50个国家驻维也纳总领馆都跑遍了而一无所获。绝望中的他,最后来到中国总领馆。出乎他意料的是,20份签证在很短的时间里拿到了。捧着这一大叠生死攸关的生命签证,想到全家逃离虎口美梦成真,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高德斯陶伯于1938年7月20日一次就从中国总领事馆拿到了20份前往中国上海的签证。这消息在犹太人中迅速传开,中国总领事馆门前每天从早到晚排着长龙,许多求助无门的犹太人在这里拿到了去上海的“生命签证”,从而逃离欧洲去了中国,或转道上海去了美国、巴勒斯坦、澳大利亚等地。顶住压力的何凤山成批地给犹太人发放签证,引起了纳粹当局的不满。纳粹以中国总领事馆的房子是犹太人的财产为借口,没收了房子。何凤山就自己掏腰包,迅速把领事馆搬到了另一处很小的房子里,坚持发放签证。

当时国内政界对向犹太人发放签证意见也不一。蒋介石对德国有好感,使用德国军事顾问,购买德国武器,还把儿子蒋纬国送到德国学军事。这自然对何凤山形成了很大压力,他很快就受到了来自顶头上司——驻德大使陈杰的直接威胁。陈杰秉承国内的旨意,想维持同德国的关系,害怕得罪对方,因此坚决反对何凤山给犹太人发放签证,但何凤山没有理睬。后有人向外交部打小报告,说何凤山在向犹太人出卖签证。陈杰于是采取突然袭击方式,派人到维也纳调查。因查不到证据,才不了了之。但是,何凤山于1940年5月被调离维也纳。

从1937年5月到任,至1940年5月离职,何凤山到底给犹太人签发过多少拯救生命的签证已难精确考证,至今尚无准确数字,一位犹太幸存者提供的护照原件的签证号码推算表明,他1938年6月得到的签证号为238号,另一份7月20日的护照则显示,签证号已超过1200号,而汉斯·克劳斯的签证日期为1938年10月27日,号码为1906号。

据此计算,何凤山签发的护照至少有数千份。平均每月派发500多份,有时甚至达到900份。当时一艘轮船往返7趟,载着3600名欧洲犹太难民,来到东方避难天堂上海。

那时,持有中国领事馆签证的犹太人,不仅能合法离开维也纳,危急时刻还能将中国签证作为护身符,拯救自己的生命。上海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向犹太难民敞开大门的国际大都市,顶峰时达3万多人,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接纳犹太难民的总和。 

1938年纳粹的“11月大屠杀”之后,申请签证的就更多了。到1939年9月,70%的奥地利犹太人已外逃,我国上海收容的犹太人就达1 .8 万人。由此推算,所发签证至少是几千份。古巴等地还有一本书中说,有4000名维也纳犹太人拿着到上海的签证逃到了巴勒斯坦。

救助原因

何凤山救助犹太人的壮举,直到他过世后才公诸于世,其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从1937年到1939年,上海被日本占领,犹太人进入上海无需签证,研究人员难以想到驻欧洲的中国外交官能有此等壮举;

二是二战结束后中国陷入内战,以后又由于各种政治因素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关于中国人救助犹太难民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开展起来。1995年上海犹太研究中心的学者访问德奥两国时才得知,虽然当年入境上海不需签证,但犹太人没有到上海的签证就不可能离开奥地利;

三是何凤山一生淡泊名利,并不认为救助犹太人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自己很少对人提起。

他同女儿何曼礼谈及此事时就说:“我对犹太人的处境深感同情,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我感到帮助他们义不容辞。”他在《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一书中,对这件事也只花了很少笔墨。全书长达290页,但只有10页简单地记录了战时那段难忘的岁月。关于这段历史,何凤山在回忆录中写道:“自从奥地利被德国兼并后,恶魔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便变本加厉,奥地利犹太人的命运非常悲惨,迫害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当时美国一些宗教和慈善组织开始紧急救助犹太人,我一直与这些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我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全力帮助犹太人,大量犹太人因此得以活了下来。” 书中写道:“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是很自然的事。从人性的角度看,这也是应该做的。”

1997年9月28日,96岁高龄的何凤山在美国旧金山去世。女儿何曼礼在讣告中提到父亲在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期间,曾向犹太人发过签证。讣告在《波士顿环球报》刊出后,在美国的犹太裔历史学家艾立克·索尔即打电话向何曼礼询问此事。接着,这位历史学家找到了何凤山亲笔签证的一些犹太幸存者及其后裔,找到了当年的签证。以后,犹太人在举办纳粹大屠杀展览时,都把何凤山放在显著位置,世界各国不少媒体也相继对他进行了报道。索尔教授说,两年前,在犹太人圈子里,没人知道何博士的名字。而现在,几乎接触到的每一个犹太人,都在讲述何博士的故事。

冒险犯难

与犹太人非亲非故的何凤山,为何敢于顶住重重压力、冒险犯难,发放大批签证呢?

何凤山在《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一书中写道:“自从奥地利被德国兼并后,恶魔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便变本加厉,奥地利犹太人的命运非常悲惨,迫害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当时美国一些宗教和慈善组织开始紧急救助犹太人,我一直与这些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我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全力帮助犹太人,大量犹太人因此得以活了下来。”他说:“看到犹太人的厄运,深感同情是很自然的,在人道立场上,帮助他们也是应当的。”

之前,何凤山在奥期间结识了白克三姐妹。白是维也纳大学博士,丈夫是奥地利教育部督学,他们对365备用台湾与哲学有浓厚的兴趣。白克大姐是企业家,二姐是影星。何凤山经常应三姐妹之邀去度周末,成了无所不谈的莫逆之交。

何凤山11岁的儿子何曼德,特别喜欢这几位洋阿姨,在与她们的交往中受益匪浅。曼德后来考入清华和哈佛大学,并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约翰·恩德斯教授的得意门生,日后成为“干扰素”研究先驱之一,莫不得益于此。

对白克姐妹给曼德的教育,何凤山心存感激。他回忆:“曼德此时所受教育及指导,可以说影响了他的一生,至今记忆犹新。”可叹纳粹上台,白克大姐舍不得出卖工厂,须臾间,成了600万犹太冤魂中的一名。其中原因,仅是她身上有着四分之一的犹太血统!

成千上万类似白克家庭的悲惨命运,让何凤山拍案而起,不顾生命与政治风险,勇施援手,冒险一搏。

在纳粹看来,众多外国总领事中,只有中国总领事何凤山从不买账。令纳粹格外恼火的是,何凤山不仅公开与犹太人保持来往,而且还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保护。驻维也纳美孚石油公司经理罗森堡一家人,就是在何凤山亲自护送下,逃到国外。

那天清晨,何凤山约定为罗森堡送行。没想到这天所有奥地利的犹太人都突遭软禁。罗森堡打电话暗示何凤山不必前来。历来信守诺言的何凤山,尽管危险重重,依然按时前往。

一进罗森堡家,何凤山发现男主人已被纳粹带走,家人惊慌失措。正说话间,闯进两个盖世太保。何凤山在沙发上不动,并点燃了一支烟。

何凤山用流利的德语质问:“我是中国政府驻维也纳的总领事,请你放尊重点,我代表国家执行外交公务。罗森堡先生早两天就办理了中国签证,他的合法权益中国理当保护。我郑重声明请你们停止抄家,从速放人。否则影响邦交关系的后果,将由你们负责。”

义正词严的交涉,盖世太保悻悻而去。随后,罗森堡先生获释。为防意外,何凤山用总领馆车辆亲自护送一家人,逃离维也纳。 

义举人心

“国际义人”称号授予仪式之后,何凤山的儿女来到耶路撒冷大屠杀纪念馆的“义人园”。自1963年以来,已有1.7 万名义人的名字刻在园里各国的石壁上。在一堵刻着“中国”的石壁前,何氏兄妹轻轻地揭开一小块黑丝绒布,花束装饰下是何凤山三个字,兄妹俩人久久地抚摸着父亲的名字。

实际上,那些被救的犹太人谁也忘不了何凤山的救命之恩。不少被救者已不在人世,但恩人何凤山的名字仍珍藏在他们后人的心中。

一位被救者的女儿在父亲的签证前与何凤山的女儿何曼礼含泪拥抱,激动地说:“看见你,我好像看见了我爸爸。”何曼礼也说:“看见你,我也好像看见了父亲。”

众多犹太人,正是因为有了何凤山发放的“生命签证”才得以逃出苦海、重见天日。现定居以色列的多伦先生,谈起救命恩人何凤山,老泪纵横。他回忆说:“何凤山与我们家比较熟,他亲自把我护送回家,并对我们说,只要他还有外交官的身份,只要他还住在我们家里,纳粹就不敢伤害我们。为了保护我们,自那以后,何凤山经常到我们家里坐一坐,看一看。”

不久多伦弟弟被捕,所幸,凭借何凤山亲自办理的中国签证,最终得以获释。1939年,兄弟二人于离开维也纳,来到巴勒斯坦。

当时6岁的伯纳德,父亲莫里斯是维也纳银行职员。反犹暴行爆发后,纳粹党徒破门而入,将家里洗劫一空,并将莫里斯送到达豪集中营。母亲史特拉凭借刚刚拿到的中国签证,送给纳粹当局查验,父亲得以释放。随后,一家三人转往上海。

现居加拿大的犹太妇女克劳蒂亚的父母,正是凭着何凤山发的签证,到达上海后生下她。她说当时奥地利五十余国领事馆,只有中国外交官何凤山敢于帮助他们。因此,她对中国有着特殊的友好感情。

现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海因茨·格林伯特,早年随父母来到上海,当时还只有 6 岁。在上海接受音乐启蒙,学习了拉小提琴。多少年后,说起这段往事,小提琴家感慨万千,他对何凤山帮助他们一家到上海避难十分感激。他认为,自己的生命与事业,全都是拜何凤山博士义举所赐。

加拿大克劳斯女士回忆:当年,她的丈夫在中国领事馆外排队等候时,见总领事的车经过大门,就从车窗把签证申请表扔了进去。结果,很快接到电话通知,拿到了救命签证。

美国大名鼎鼎的亿万富翁、现任世界犹太人大会秘书长辛格的父母,也是何凤山义举的受益者。他含着泪水,激动地对历史学家索尔说:“我父母的生命是何凤山博士救下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我一定要把他介绍给全世界的人。”

至于中国老百姓熟悉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生特医生,也是拿着何凤山签发的签证才来到中国。1939年,身为左翼人士的罗生特医生,来到上海。后来他参加新四军。成了四野一纵的卫生部长,被称作新四军中的“白求恩”。 

重压之下

须知纳粹当权,政治气氛极度恐怖,加之国内官方奉行亲德政策,多有掣肘,何凤山承受怎样的政治风险,可以想见。

数千名犹太人拿到中国总领事馆签证,先后逃离奥地利。纳粹当局按捺不住了,开始寻衅报复。以总领馆租用犹太人房子为由,强行没收房产。

不得已,何凤山把领事馆搬到城市公园旁边一所公寓里。想不到,外交部分文未给租借费用,全由何凤山自掏腰包。即使如此,何凤山仍一刻不停,继续向犹太人签发“生命签证”。

在驻德大使陈杰眼中,维持中德邦交兹事体大,万万不能与希特勒唱反调。正因如此,他多次指示何凤山,大幅压缩对犹太人发放签证。

而何凤山以外交部训令对犹太人请求签证入境者不予拒绝为由,拒不受命。原来行政院长孔祥熙,一度公开对犹太人遭遇表示同情,并建议开辟海南岛容纳犹太难民。

只是最高领袖蒋介石欣赏纳粹政权,接受德国军事援助,聘用德国军事顾问。前往德国受训的蒋纬国,参与德国入侵奥地利的军事行动。南京政府对犹太人的政策,一夕生变。

审时度势,何凤山唯诺称是,言称等待国内指示;暗中加快发放签证。此时,正是纳粹屠杀犹太人的高峰期,每天都有几百犹太人被杀害,近千人被送进集中营。

作为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中国人,能见死不救吗?不停签吧,肯定要得罪顶头上司,自己的乌纱、饭碗难保。思想矛盾之际,何凤山记起中国一句古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眼下多发一张签证,就能多救一个犹太人的性命,能把千百个犹太人救出虎口,自己的乌纱丢了,饭碗砸了,又算得了什么。“做好事要做到底,继续签证,能多救一个,就多一条生命。”他勉励领馆员工,“大胆签发,上面追查,责任由我负。”

恰在此时,有小人诬陷何凤山出卖签证、贪赃枉法云云。大为光火的陈杰,立即派参事丁文渊前往调查。经过详细稽核,丁文渊未发现任何可疑之处。他百思不得其解,问:“为何外界传言签证有弊?”何凤山君子坦荡荡:“这是莫须有的罪名,若签证限制甚严,贿卖之事还可以说得过去,既然只要申请人提出申请,皆可以得到签证,人家何须花钱贿买?”一席话,掷地有声。

丁去后不久,尽管查无问题,具体承办签证的副领事周其库,莫名其妙被革去职务。此后,何凤山又遭军统调查。见调查一无所获,特务恼羞成怒,将手枪对准何凤山脑袋,气急败坏地大叫:“让我查出来我就崩了你!”何凤山微微一笑:“在下胆小怕事,为官尊上,保证绝无此事!”那人刚走,他便对部下低语:“我一个脑袋能换几千条生命,值!”

与亲德政策格格不入的何凤山,后被外交部记过一次。不久,借故调离维也纳,奉召回国。国民党退到台湾,何凤山逐渐被冷落,二战中那段违令发放签证的历史无人提及。

1973年,外交生涯长达40年的何凤山,黯然退休。台湾当局以无法说清驻奥期间200美元为由,指控其贪污,并悍然剥夺其养老金。 

故里情深

此后,何凤山又先后担任“中华民国”驻埃及、土耳其等国大使。他退休后于1973年移居美国旧金山,以写作自娱,著有回忆录《外交生涯四十年》。长期漂泊,乡思日深。 80年代后,他曾多次回国观光,盛赞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的巨变。1986年11月,他应邀回湖南,参加母校长沙雅礼中学80周年校庆,发表了题为《怀念雅礼》的长篇讲话,还向雅礼中学捐资9000美元。他向亲友表示,希望百年之后魂归故里,长眠在家乡的土地上。

纪念

1997年9月28日,96岁高龄的何凤山在旧金山去世。为纪念这位国际人道主义的卫士,益阳市决定修建“何凤山先生纪念馆”。何凤山纪念馆位于益阳市博物馆二楼。

2000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先生“国际正义人士”称号。

2001年,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举行了隆重的“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先生纪念碑”揭碑仪式,石碑上刻着“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

2001年9月,为纪念何凤山博士诞辰100周年,益阳市博物馆举办了“何凤山先生生平事迹展”;

2005年8月5日,为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益阳市博物馆举办了《生命签证—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博士拯救犹太难民事迹展览》基本陈列,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国际友人及各界人士数万人参观了展览。

2007年9月,骨灰迎回湖南益阳安葬。何凤山先生的崇高精神也深深影响了家乡人民,益阳的城市精神内容为:“崇文尚义,通达超越。”这里所说的“义”何凤山先生做了最好的诠释。

2007年9月28日,以色列驻华大使安泰毅向何曼礼颁发证书,授予其父亲何凤山以色列“荣誉公民”称号。 这是以色列政府为感谢何凤山在二战期间为数千名遭受纳粹迫害的犹太人发放“生命签证”而追授的荣誉。

墓志铭

公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法西斯狂潮肆虐欧洲,数百万犹太人惨遭迫害。无辜平民死中求生寻找求生之路,多国政府慑于淫威拒收犹太难民。在此漫天黑暗间,维也纳一处屋宇灯火犹亮,一位东方外交官争分夺秒发放签证,帮助犹太难民逃到上海和其他地方。

屋宇为何名?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馆也。外交官为何人?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博士也。

此屋宇终被法西斯没收,何凤山博士自租公寓继续签证。此善举又被国内同行疑嫉,何凤山博士光明磊落不为所动。随其手也,千百家庭得以绝处逢生:随其笔也,沉溺之身攀上救命方舟;随其声也,域外人士惊识中华文明;随其形也,离乱生命重建人世信心。

华夏之德,不思远征而不拒远援。君子之道,默行大善而不声张。何凤山博士之功绩埋入尘沙久焉,近些年方见端倪,已被以色列政府授予“国际正义人士”荣誉称号。其家乡中国湖南省益阳市民众闻之事迹,深为感动,遂会商其子女,决定修筑何凤山纪念墓地于中心城区,以千年乡土体温,永久拥抱这位伟大游子。

余赞之曰:三尺之助尚不易,万里之善非等闲,乱世星火天有记,湖南益阳何凤山。

余秋雨 敬撰于丁亥年夏日

社会评价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何凤山的纪念碑前说:“在他的面前,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从而感到了我们自身的渺小”。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在纪念碑前说:“他,不是英雄,也不是天使,他是上帝”。

1999年初冬,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李鹏在访问耶路撒冷大屠杀纪念馆时说:仁慈正义不分国界,我们中国也曾有人救过犹太人。

2000年4月中旬,江泽民主席访问以色列时,以色列总理巴拉克恳切地向江主席表达了他对何凤山的感激之情。以色列前驻华大使海逸达感慨道:“是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接纳了犹太人。”深入人心的中国儒家、道家文化使仁爱、互助超越了民族和宗教的界限。 

以色列新任驻华大使安泰毅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说,“在犹太人的传统里,人的生命是最神圣的,至高无上的。我们有一句名言说,救人一命就像拯救了一个世界。而何先生救了成百上千人,我们估计这个数字在两千左右。”

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公使莫义澜先生称,何凤山是一位为犹太人的黑夜点燃光亮的人。

美国海外遗产保护委员会主席米勒先生致词称,对何先生的义举深表感激和崇敬。

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表示,何凤山是千千万万无私救助犹太人的中国人民的优秀代表,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民正义、善良的美德。70年前,当许多国家向犹太人关闭大门的时候,中国驻奥地利总领事何凤山博士冒着生命危险,向成千上万的犹太人签发了“生命签证”,使他们得以躲过纳粹的大屠杀,来到中国。仅上海一地就收留了来自德占区的3万多犹太人。

周文重表示,美国海外遗产保护委员会举办的这一活动,使得很多美国人得以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当时很多国家对犹太人关闭大门的时候,中国驻奥地利总领事何凤山博士顶住压力,冒着生命危险,毅然向数千名犹太人签发了“生命签证”,使他们躲过纳粹的大屠杀。何凤山博士是千千万万无私救助犹太人的中国人民的集中代表,他的义举体现了中国人民正义、善良的美德。

一位犹太幸存者感动不已地引用哲人的话称颂何凤山:“有些人虽然早已不在人间,但他们的光辉仍然照亮世界。这些人是月黑之夜的星光,为人类照亮了前程。”

“你父亲高贵的心灵、慷慨的精神,让我们所有人受益匪浅,暴力没有摧毁他的良知,他的义举值得所有人尊重。”在以色列何凤山义举纪念牌前,以色列学生代表拉米向何凤山的女儿何曼礼表达了最诚挚的谢意。

由索尔、何曼礼及其它众多人士所进行的调查研究业已发现曾获得何签证的14个家庭,其成员包括哈里·菲尔德勒及其堂兄埃里克·哥特斯塔伯。“我们确信何博士至少救了2000名犹太人,”索尔说。截至目前为止,已发现5份签证,最大序号是1938年10月27日签发的第1906号。

义举尘封六十载

1997年9月28日,历任驻奥地利、埃及、墨西哥、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大使的何凤山在美去世,享年97岁。台湾当局无动于衷,未派代表出席葬礼。倒是中国大陆驻旧金山总领事馆特意送上花圈,以示敬意。

女儿何曼礼在《波士顿环球报》刊出讣告,提及父亲曾向犹太人发放签证。美国犹太历史学家索尔,立即致电何曼礼,询问此事。随后,他找到当年犹太人及其后裔,并觅得何凤山亲笔签证。至此,这段尘封一甲子的历史浮出历史水面,赢得举世关注。

向来低调的何凤山,很少提起当年救助犹太人义举。何曼礼深情回忆:“父亲与他同年代的中国同胞一样,为百年来中国曾经饱受外国帝国主义的羞辱和迫害而深感义愤,立志不让这种羞辱继续下去。所以,父亲特别同情任何受到欺凌和迫害的人们。这也就是他单纯的帮助犹太难民的理由。”

她骄傲地表示:“我父亲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非常慷慨、大度,他认为帮助他人是很自然的事,即使从人道主义的观点出发,做这种事也是应该的。”

何凤山从未将救助犹太难民视为壮举,之所以不愿提及,是因为他觉得中国不是有一句“善欲人见,便非真善”谚语吗?“倘若救助在苦难中的人,是人自然而然该做的事,为什么还需要特别向别人提起或寻求表扬呢?” 

没留下名单的“中国辛德勒”

原驻维也纳总领事:没留下名单的“中国辛德勒”

70多年前,当时中国的领事馆就设在这家酒店所在的楼房里,时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在这里用他签发的中国上海签证,从纳粹魔爪下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然而这一切在后来几十年里一度几乎无人知晓,直至何凤山去世,才被其女儿何曼礼慢慢发掘出来。

儿时故事,牵出悲惨历史

何凤山1997年9月28日过世,当时何曼礼是新闻记者,去世的讣闻由她女儿来写,当时觉得如果只介绍何凤山的履历,有些太简单,她就把儿时听父亲讲的小故事、父亲回忆录中关于拯救犹太人只言片语的叙述,写到了讣闻中。

在何曼礼约10岁时,何凤山有次散步对女儿何曼礼讲起他的一个犹太朋友,他是一家石油公司驻维也纳的代表,当时他们一家想逃到美国,但美国没有给他们签证,何凤山就给他们签了去上海的签证,但在送行前,“水晶之夜”事件发生(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1938年11月9日夜在德国和奥地利同时开始的,后人将那一夜称为“水晶之夜”),这个犹太朋友被捕。何凤山第二天赶到他家时,盖世太保前来搜查盘问,何的回答非常镇定,他说,我是这里主人的朋友,正在等他回来。父亲与盖世太保争吵起来,对方甚至用枪指着我父亲,得知何是中国的总领事后,盖世太保才离开,那位犹太朋友很快被释放,并用中国签证逃离了奥地利。

何凤山的讣闻在报纸上刊登后,一个陌生电话打来询问父亲拯救犹太人的情况,并要求与何曼礼见面,他要举办关于拯救犹太人外交官的展览。从那以后,何曼礼决心在历史长河中寻找她父亲的身影。

茫茫史海,找寻父亲足迹

何凤山没有留下一个“辛德勒的名单”,他究竟救了多少犹太人,难以查清。后来何曼礼通过联系大屠杀纪念馆,幸运地找到一个拿着中国签证生还的犹太幸存者。当时17岁的犹太青年艾瑞克·歌德·斯德宝为了替自己和家人取得签证,数月内奔走50所外国领事馆,但都遭到拒签,在走投无路时来到中国总领馆,在那里他碰到了一名中国签证官,很可能是何凤山,这名签证官对他说:“我们签证是到上海,但你可以用这个签证出国,证明你有目的地出去,对于被抓到集中营的亲属,你给盖世太保看签证,马上可以释放你的亲人。”于是这名犹太青年在中国领事馆申请了20份签证,同家人购买了到上海的船票,虽然他的父亲在“水晶之夜”中被捕,但因为拿到了中国签证,仅几天后就被释放,此后前往上海。

在追寻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那时犹太人的悲惨境遇。一家犹太幸存者对何曼礼说,当时他们出去遛狗时,发现邻居似乎一夜间变成敌人,当自家的狗和邻居的狗相互亲近时,邻居赶快把自己的狗抱走,说不能闻那个犹太狗。这家的男主人在“水晶之夜”被捕。他们家大女儿发现,以前爱慕她的一个男孩已穿上纳粹军装,不再理她。女孩为了救父亲,主动去与那个男孩约会,问自己的父亲在哪里,没想到男孩见面之后对她搜身。但幸运的是,她母亲拿到了去上海的签证,她父亲很快被释放,一家人先到英国,后来又去了美国。

“生命签证”,数量无法统计

何凤山于1938年5月出任总领事,加上一名副领事,整个领事馆仅有两名中方官员,估计何凤山很快就开始发上海签证,因为6月20日发的签证就已是200多号,7月的一份签证就1100多号了,此间一个月至少发了900多个签证,何大批量地向犹太人发签证,有两个同一天的签证,两个号码之间有100位,一天至少发了100个签证,现在无法统计到底发了多少签证。

而实际上,在当时的背景下,向犹太人发放签证的何凤山面临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纳粹后来因为领事馆的房产是犹太人的,要没收领事馆的房产,而国内反馈,因为抗战,不能给新的领事馆拨款,因此何凤山只能自己掏腰包租下一处公寓作为领事馆,继续发放签证。而何的上司担心发放签证会带来负面影响,要求他立即停止发放,但他不为所动,继续他的人道主义事业,最终因此被记过一次。

二战全面爆发前,纳粹为了排犹,不但大肆搜刮犹太人财富,还逼迫犹太人离开他们的家园,否则就将犹太人送入集中营,但当时犹太人想要离开必须出示接收自己目的地的证明。实际上,当时纳粹并不关心犹太人最后到哪里,只要犹太人能够证明有接受自己的地方,就能够获准离境。当时国内已是“七七事变”以后,中国包括上海在内的很多地方都被日本占领,而进入上海的港口不需要有任何证件,这是一个历史机会,何凤山抓住了这个机会,其实很多犹太难民拿了上海签证后并没有去上海,他们逃离奥地利后,最后逃到美国、英国等国。

后来,从中国领事馆能拿到上海签证的消息越传越广,中国驻维也纳领事馆外开始排起长队。欧洲其他国家的犹太人也获悉上海可以作为避难所,因此想方设法逃到上海,最终令上海成为犹太人避难所。

为何施救,源于恻隐之心

有人会问,为什么何凤山愿意救犹太人,而且在此后几十年里都没有太多提起?如果认识何凤山其人,就不会问这类问题,因为他就是这样的性格,他是一个有信念、有同情心的人,他小时候生活很苦,17岁时父亲就去世,曾被他家乡的挪威传教士帮助过。何凤山认为帮助他人是很自然的事。对于帮助犹太人,在回忆录中只是简单地说,看到犹太人的厄运,深感同情是很自然的,在人道立场上帮助他们也是应当的。

1937年“七七事变”前,何凤山来到欧洲,一直做抗日宣传工作,他还在奥地利国会与日本官员就日本侵华问题展开过辩论。在何曼礼眼中,父亲为人正直,有学问、有亲和力,深爱祖国。何凤山常对儿女们说要以做中国人为荣,他担心我和哥哥接受不到好的中国传统教育,总是教我们汉语成语。 

重要事件

台湾领导人马英九2015年9月10日为何凤山颁发褒扬令,由何的女儿何曼礼接受。其间马英九两度脱稿向家属致歉,称“中华民国应该是最早颁发相关奖状给何大使的国家,结果却是最晚颁发”,而且是在何去世后才发,令人感到遗憾。何曼礼表示,马英九的表态是还她父亲公道的一大步。 

台湾前“监察院长”王建煊曾打抱不平说,何凤山发给犹太人的签证,卖多少钱都不难办到,他对大钱不要,却贪8美元,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

杜甫人生经历过哪些时期?杜甫人生经历简介

说起诗帝,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李杜诗篇万口传”,在这句话中的李杜分别讲的是我国盛唐时期的诗仙李白和晚唐时期的诗圣杜甫,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便是用诗歌来描写历史的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最大详情>>

绞肉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的奇葩大杀器,炮弹2人高

德国超级大炮,因为这种火炮首次轰击了巴黎,后来人们就叫它“巴黎大炮”。“巴黎大炮”炮管长近37米,全重达750吨,倘若把它竖起来,足足有十几层楼高,能打120公里。1918年3月23日,超级大炮袭击巴黎。当天黄昏,法国的电台广播了这样—则消息:“敌人飞行员成功地从高空飞越法德边界,并攻击了巴黎。有多枚炸弹落地,造成多起伤亡……”美国坦克奥地利的装甲列车,将装详情>>

光绪帝是慈禧的私生子 野史记载慈禧生了光绪

光绪帝是慈禧的私生子,光绪皇帝是不幸的,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强势的女人慈禧太后,而这个强势的女人最后也要来他的命,不过最近又有人说光绪是慈禧的私生子,这是真的吗,为何会有这种说法,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详情>>

北宋全能“学霸”是谁?沈括作品简介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比较出名的一位科学家,在沈括之前的朝代或者是之后的朝代都出现过许多的科学家,在这些科学家中,沈括算是比较鹤立鸡群的,也就是说沈括是比较优秀和卓越的科学家之一。因为沈括几乎是一个全详情>>

一组能勾起儿时农村回忆的老照片,不胜怀念

这种大蚂蚱可以用来烤着吃,你的老家叫什么?忘记叫什么了,但是这种果实掉在地上特别招蚂蚁。小地瓜的味道还记得吗?黑豆豆。我们那叫野葡萄,我的最爱,常常是揪一大把然后一口捂进嘴里。槐花,最喜欢槐花汤的味道。榆钱儿,蒸窝窝吃,真是美味啊!洋姜,腌起来很好吃,小时候经常偷偷挖别人家的。吃过的菱角壳,在上面挖个洞,可以当哨子吹。甜甜根,嚼在嘴里甜丝丝的感觉,一般要在田详情>>

人物解密野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