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循、孙恩起义

东晋末年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反晋斗争。这次起义是东晋南朝时期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农民起义。这次坚持斗争达十二年之久,转战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对东晋门阀士族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中文名
孙恩、卢循起义
时间
东晋末年
简介
东晋南朝时期历时最长的农民起义
持续时间
坚持斗争达十二年之久
主要角色

简介

在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乱爆发之时,琅玡大族孙泰用五斗米道组织群众发动起义。398年,孙泰被诛,其侄孙恩逃到海上。

399年(陵安三年),司马元显下令征发江东八郡“免奴为客者”, 以充兵役,结果引起骚动。孙恩便率领百余人登陆,很快发展到数万人,遂攻陷会稽,这时,各地应征的奴客和广大破产农民纷纷响应;占有奴客的江东八郡地主因利益受到损害,也乘机“一时俱起” 。

江东八郡很快为起义军所占有。东晋政府见起义军声势浩大,急忙派北府兵前往镇压。为了避免损失,孙恩率领群众二十多万人退回海岛。以后,孙恩先后三次登陆,大败晋军,曾兵逼建康。

402年,孙恩最后一次登陆,攻临海,不幸失利,投水自杀。余众由其妹夫卢循率领。转战各地。404年,卢循率领义军由水路占领广州。

402年(元兴元年)春,占据长江中游的桓玄兴兵作乱,攻入建康,杀司马道子、元显父子和北府兵将领刘牢之等,掌握东晋大权。次年,桓玄称帝,国号楚。又次年,刘裕讨灭桓玄,东晋政权落到了刘裕手中。

410年,刘裕率军北进,攻击南燕,后方空虚。卢循乘机从广州出发,分两路北伐,起义军直逼建康。当刘裕率军南下镇压时,卢循接连失败,最后赴水而死。

孙恩、卢循起义,坚持斗争达十二年之久,转战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对东晋门阀士族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起因

在南北士族支持下建立的东晋王朝始终对士族持宽纵态度。东晋末年,由于地方割据,政府实际控制只限于所谓“东土”的三吴地区。这里南北士族田园别墅最集中,封建剥削最严重,

政府又将绝大部分赋役加于此地,农民负担格外沉重。他们有的沦为奴隶、佃客,有的逃亡山海屯聚反抗。这是孙恩起义爆发于该地,并能坚持数年之久的基本原因。起义的导火线是隆安三年(399)朝廷征发“免奴为客”者(指本身或父祖是奴隶,但已放免为佃客的壮丁)当兵,他们不愿应征。征发这部分客,对其主人也是损失,从而引起世家大族对政府的不满。所以一时“东土嚣然,人不堪命”。孙恩(?~402),出自琅邪(今山东临沂)孙氏,属于低级士族。孙氏奉五斗米道,恩叔父泰是大教主。隆安元年兖州刺史王恭起兵反晋,孙泰纠合兵众,准备起事,事泄被杀。孙恩逃至今舟山群岛,聚集逃亡农民。

经过

隆安三年十月,孙恩带一百多人从海上登陆,攻下上虞,袭破会稽郡(今浙江绍兴),杀内史王凝之。义军得到广大农民和奴客的拥护,也获得部分不满朝廷的地主分子的响应。于是,会稽、吴郡、吴兴、义兴、临海、永嘉、东阳、新安等八郡(今浙江大部和江苏东南)一时俱起,杀长吏以应之,史称“旬日之中,众数十万”。孙恩自称征东将军,号义军为“长生人”。义军无情打击南北士族,如吴兴太守谢邈、永嘉太守司马逸、嘉兴公顾胤、南康公谢明惠、黄门侍郎谢冲,张琨、中书郎孔道、太子洗马孔福、乌程令夏侯愔等先后被杀,他们田园别墅的佃客和奴婢纷纷参加义军。朝廷派卫将军谢琰(谢安子)和北府名将刘牢之率北府兵镇压,孙恩率男女二十万口退入海岛。四年五月,孙恩自浃口(今浙江宁波东北)再次登陆,入余姚,破上虞。邢浦(今浙江绍兴北)一战,又大败官兵,并于山阴阵斩谢琰及其两子。后因朝廷增兵,义军于十一月再次退入海岛。五年二月,孙恩第三次自浃口登陆,五月,攻克沪渎垒(今上海),杀吴国内史袁山松。六月,义军浮海进至丹徒(今江苏镇江东南),威胁京师。因建康有备,义军乃北破郁洲(今江苏连云港东)和广陵。后因与刘裕交战屡次失利,损失很大,终于被迫退入海岛。元兴元年(402)三月,孙恩最后一次登陆,不幸战败,投海而死,义军乃推其妹夫卢循为首,继续战斗。

卢循

卢循(?~411)虽出自范阳大族卢氏,但因渡江较晚,未受朝廷重用。元兴二年,卢循与刘裕战于东阳(今浙江金华)、永嘉(今浙江温州)和晋安(今福建福州)一带,不利,乃浮海南下。次年十月,卢循破番禺(今广东广州),自称平南将军,接受朝廷所封征虏将军、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官号。并派姐夫徐道覆和亲党占据始兴(今广东韶关南)及其他各部。卢循、徐道覆虽接受朝廷官号并遣使献贡,但又派人到大庾岭一带伐木,秘密准备北伐船只。义熙六年(410)二月,卢、徐乘刘裕北伐南燕,东晋后方空虚之际,分两路北上。一路由卢循率领越五岭,经长沙、巴陵(今湖南岳阳)直指江陵。一路由徐道覆率领直下庐陵(今江西吉水北)、豫章(今江西南昌),大败官兵,杀江州刺史何无忌。卢、徐即合兵东下,五月,在桑落洲(今江西九江东北长江中)大败晋大将刘毅,军抵淮口(秦淮河入长江之口,今南京西北),直逼建康。此时义军战士十余万,舳舻千计,楼船高达十二丈,舟车百里不绝,朝廷一片慌乱,刘裕星夜赶回,仓促应战。徐道覆主张立即登陆与刘裕决战,户循多疑少决,贻误战机,使刘裕得以集中兵力,周密部署。义军小挫,卢循下令退却。十月,义军西攻江陵,不利。十二月,义军与官兵在大雷(今安徽望江)、左里(今鄱阳湖口)相继展开死战,损失惨重,南退番禺。但此时番禺已被官兵抢先占领。次年三月,卢循攻番禺不下,转至交州,四月,兵败自杀。同年二月,徐道覆亦牺牲于始兴。

性质与影响

孙恩、卢循领导的反晋斗争主流是农民起义性质。这一斗争虽带有宗教色彩,但斗争双方并非按宗教划分,笃信五斗米道的王凝之等人被杀,就是证明。孙、卢是北来失势士族,起义初期也确有不少地主分子参加,但义军的基本成员无疑为会稽三吴地区的贫苦农民和奴客。起义席卷东晋大部分地区,东晋王朝业已名存实亡。起义还沉重打击了南北士族,特别是谢琰被杀后,北府兵为寒人掌握,士族从此失去军权。所以这次起义又是门阀衰落,寒人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次起义迫使刘裕采取一些减轻人民负担和抑制豪强大族的措施,从而为刘宋初期江南经济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人物解密野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