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365备用台湾,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陆德明对中国儒学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来源:讲历史2016-10-22 10:41:21责编:邓结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内容导读】陆德明(约550-630),名元朗,字德明,以字行。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隋唐间儒家学者,经学家。陆德明生于南朝梁简文帝初,年轻时受学于当时名儒周弘正,周氏宗…

陆德明(约550-630),名元朗,字德明,以字行。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隋唐间儒家学者,经学家。

陆德明生于南朝梁简文帝初,年轻时受学于当时名儒周弘正,周氏宗王弼之学,曾与梁武帝讲论《易》学。陆德明受老师影响,'善言玄理'。陈宣帝时,'年始弱冠',应召于承光殿讲学,以其独立见解,赢得'合朝赏叹'(引日唐书·儒学传上》),任国子助教。陈朝亡,归隐乡里。其名著《经典释文》,今本署'唐'陆德明撰,一般人多误以为撰于唐初,实际此书草创于陈后主至德元年(583),隋灭陈(589)前已经成书。唐太宗读过此书,十分赞赏,遂使其广为流传。《经典释文》凡三十卷,对十二部经典及《老子》、《庄子》进行注音和释义。它不仅是训诂学重要制作,而且是经学史上'汉学系统'的总结性文献。尤其是卷一《序录》,可谓是中国古代第一篇简明的经学吏。其书之贡献在于:

第一,首次明确按著述早晚次序,论述十二部经典诞生的演变史。西汉刘歆重新排列'六艺'次序,认为'《易》为之原',故置于首位。但刘歆和班固还没有明确地提出以经典著述早晚次序排列。他认为,《周易》肇于伏羲氏,故为'七经'之首。《古文尚书》起于五帝之末,故次于《易》。《毛诗》起周文兼《商颂》,故在尧舜之后。《周礼》、《仪礼》并周公所制,宜次于《诗》;而《周礼》为'本',《仪礼》为'末','先后可见';《礼记》虽西汉戴圣所录,然'记二《礼》阙遗',故又次之。《春秋》是孔子所作,当后于周公。左丘明'受经于仲尼',公羊高受于子夏,'毂梁赤乃后代传闻',故'三《传》次第自显'。《孝经》与《春秋》虽是孔子著述,《春秋》系周公垂训、史书旧章,《孝经》'专是夫子之意',故宜后于《春秋》。《论语》是门徒所记,故次之。这个'七经'次第先后,反映了汉学系统关于经典产生的新构架。'七经':《易》、《尚书》、《诗》、《三礼》、三《传》、《孝经》、《论语》。紧接着是《老子》、《庄子》,其列在经典后,是南朝崇尚玄风的表现。最后是《尔雅》。第二,考察了每部经典注释的传授史,总结了两汉魏晋南北朝的经学研究成果。

《易》学史:认为伏羲氏始画八卦,重为六十四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为之'传',作'十翼'。尔后,传授者从未断绝。汉初,言《易》者本之田何。西汉有施氏、孟氏、梁丘氏、京氏之学,传京氏学者尤多。古文《易》有费氏、高氏之学,东汉费氏兴而高氏微。西晋末永嘉之乱,诸家之学或亡或无传者,唯郑玄注和王弼注,流行于世。'而王氏为世所重,今以王为主'。

《书》学史:认为《书》本帝王号令,右史所记,经孔子删录而成。汉兴,由济南伏生传之;后有欧阳、大小夏侯之学。至于《古文尚书》,'孔惠之所藏也',发现于孔子旧宅壁中,由孔安国奏上,'不获','藏之私家',传于后人。这里,陆德明别有新说,认为原是孔惠所藏而孔安国上奏不成,故一直流传于民间。还认为,马融、郑玄所注的,'非古文也'。但陆德明未能识破其所见t古文尚书》是赝品。

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

历史揭秘:三国中最争议的将领是谁?

三国有很多有意思的人,也有很多颇受争议的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三国中最受争议的是谁?三国中,号称万人敌除关羽外,还有...详情>>